全民战“疫”之下,基层力量成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实屏障。

然而,最近也有一些现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家三口在自己家里打麻将,却遭戴着红袖章的防疫志愿者登门掀桌、连扇耳光;一教师在空旷无人的小区里跑步,因未戴口罩被强制隔离14天,并罚款一万元;9名年轻男女顶风作案聚众打牌,被捆绑后“游街示众”;一些外地返岗人员因租户身份被小区拒之门外;物业拦门不允许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回到自家的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再严格的防控措施都不为过。为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许多基层工作者舍小家、舍团圆,义无反顾地赶赴乡村疫情防控宣传第一线。很多城市的社区管理者和物业工作人员也都不辞辛苦、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为小区居民站岗放哨。不少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进来,发挥基层网格力量。

但是,“硬核”防控绝非草木皆兵,矫枉过正。纵使基层防疫力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法治社会,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把握好尺度,不能简单粗暴、用力过猛,甚至逾越了法律的红线。

诚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地方基层人员缺少应对经验,严格的“防输入、防扩散”管理也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了身心的双重压力。但无论如何,管理要合规,执法须有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基本常识。那些引起人们争议的基层防疫做法,最根本的原因恰恰在于一些人缺乏法治思维,没有明确防疫过程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依法防控疫情,很多地方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2月7日,上海通过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强化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法治保障,才能促进全社会科学、高效、规范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再比如,浙江省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进行人员排查,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漏洞;重庆市卫健委印发通知,让家庭医生当好“三师一员”,助力疫情防控;广东省建立了由(社区、村委会)干部、乡村医生、基层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加强基层机构感染防控;为了解决买菜难以及减少出门活动的风险,全国各地不少社区工作者挑起提供送菜、送水上门服务的重担。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面对一些特殊时期严格的防疫举措,确实有一些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撒泼耍混,比如故意不戴口罩出入公共场所、强行闯卡、顶风聚集、殴打辱骂执法人员等等。但是,越是疫情严峻,越应捍卫法治,否则我们所捍卫的一切基础都将不复存在。

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为了能够战胜疫情,确保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猝然而至的疫情,是一场法治大考,也是一场基层治理能力的大考。任何一点简单粗暴、无视法治和人民合法权益的做法,都可能引发群众对基层执法方式的质疑。

大疫当前,无论疫情多么严峻,无论“战事”如何吃紧,法治的底线都必须守住。我们期待防疫之战的最终胜利,更期待防疫过程中真正的依法治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自法制日报 马岳君 宋胜男 刘丹

编辑整理 影响人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