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泉”琴,唐,通长121.6厘米,隐间111.8厘米,额宽18.5厘米,肩宽20.1厘米,尾宽14.4厘米,厚5.5厘米。
“飞泉”琴,连珠式,晚唐制作。据云“连珠式”系隋逸士李疑所创作。杉木斫,髹栗壳色漆,有大块朱漆修补,纯鹿角灰胎,蛇腹间冰纹断。蚌徽,紫檀岳尾,白玉轸润若凝脂,青玉足。
面板弧度较“九霄环佩”琴、“大圣遗音”琴为小,因而项腰内收处厚度已不大,故此琴只将底部两处的楞角做圆,面上略具圆意,应系晚唐雷氏琴。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草书“飞泉”琴名,篆书“贞观二年”双边方印。龙池下方篆文书“玉振”大方印,“金言学士卢讃”篆书双边长方印。池之两旁刻篆书琴铭:“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飞泉”琴名、“玉振”印及篆书琴铭俱贴金,断纹已通,为同时旧刻。“贞观二年”与“金言学士卢讃”二印较晚,卢讃系五代与北宋间人。
1936年,《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记载该琴有“古吴汪昆一重修”墨书款字,今已不可复见,以是知清代曾经剖腹。此器民国时期为李伯仁所藏,李氏《玄楼弦外录》记载得琴经过。约在1944年秋冬之际,“飞泉”被送至地安门大街某银号作借款抵押,经管平湖先生鉴定,其弟子程子容遂以重金入藏。1945年夏,“飞泉”送管平湖先生修理,随后抗战结束,此琴遂辗转于管先生弟子琴斋,解放后程子容方取回。1979年春夏之交,程子容从家乡平陆写信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愿意捐献,以后经国家文物局批转,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