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雨水节气,这个节气,东风解冻,散而为雨,万物开始萌动,春天正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了。

万物萌动,人也为自己的生活筹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旧时,在这个节气,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习俗——认干亲

一般的干亲,指的是干爹干妈,某些地方的父母,就会借着这个时日,给自家的孩子认个干亲,多个庇护,帮助健康成长。

雨水节气这天拉干亲,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认干亲,亦称“打老契”,

在现代的理解中,多是原本两家是朋友,交往甚好,为把这种交往相对固定,就采用让下一辈认干亲的办法使交往加深,诸如认义父、义母之类。

还有的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家中有大恩大德,一方图报对方的恩情,就以认干亲、当义子的办法,以相对固定的程式形成长期交往关系,以达到知恩图报的目的。

比如我听说过的好几个例子,是小时候曾对孩子有救命之恩,

像是陌生人保护了孩子、生活意外多得邻居帮忙搭救了家人之类的事。

事情解决后,对方犹如再生父母,千恩万谢也难以表达,就把对方认作自家孩子的干亲,从此两家来往,逢年过节可以送礼品,干亲家里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方便出力。

还有的,是孩子体弱娇贵,怕中途夭亡,便采用认干亲的办法,让干爹、干哥、干姐保住孩子,使其能避免不幸,长大成人。

也有些人家,是为了攀高结贵,让孩子认有钱人为干亲,或能将来从中得到好处。

但雨水节气这个认干亲的习俗,要相认的这位干亲,

有的地方习俗,就完全凭天意决定,像是抛绣球一样,多是随机的

这一天一大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去找准干爹对象。

通常在某个村中毕竟的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人, 不论是谁,就被认定为是亲家了。

赶紧拱手作揖,父母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

“天意”难违,通常情况下,来者只能应允,否则是要背骂名的。

拉到后,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

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没有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但庇护孩子的能量,这位干亲就在冥冥中,多出了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为神奇的,是认物品做干亲。

一般来说,能作为“干亲”的物品,多是人们生活中长久存在,或者在自然界中形成的。

人们认为自然之物汇集天地灵气,能更好的庇佑孩子。

一般来说,常被“认干亲”的是树,因为民间认为根深叶茂,福荫极广,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树,还有认石头、石磨做干亲的。

甚至最绝的,听说曾有人想找一位流动性大、人脉广的干亲,最后,据说认了某城市的地铁x号线……

还有一种干亲,既不是认人,也不是认物,

而是认神明做干亲。

人们认为神明神通广大,能庇佑自家孩子。

燚燚的一个同学,年幼时一个算命先生告诉ta妈,这娃子,八字弱(ta的八字全阴,有时候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最好能认个神明做干亲来庇护。

于是,ta的妈妈,给ta认了外婆家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做干爹干妈,小时候逢年过节就会带着香纸供品,去看干爹干妈求保佑。

认神明做干亲,有一个便利之处。

这要从什么人需要认干亲说起。

在八字命理中,生我者为母。

比如一个属金的人,土生金,命局中的五行土,就为母。

但这个人八字身弱,土金两弱,克身的力量又强。

说明此人一生中压力大、不利力量多,但生母的力量又有限。

如果再走克身运,那就是雪上加霜。

但此人八字印星有根,说明有母缘,可以得到母亲的庇护,就可以认一个五行土的干娘。

土为大地,孕育万物,保护健康成长。

此时算命先生或许就会建议任石头、磨坊,或者土地奶奶做干亲。

五行土多的干妈不好找,人五行属土的神明或者物品,那可是目标很明确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命硬的人,就不适宜认干妈了。

好比孩子已经够叛逆了,还找个干妈护犊子,宠着孩子肆意妄为,那就不利了。

八字中,我克者为财为父,财是要付出精力去获取的东西。

所以一般父亲“天然的宠爱”会比母亲少,父亲对孩子相对更严格,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获得认可的。

如果一个命太硬,就会劫财,不能生财,不仅对财运不利,对父亲也不利。

此时,有的算命先生,就会让这孩子,去认一个干爹。

比如,本命属金的人,金克木为财,五行木代表了此人父亲的能量。

如果此人金旺木衰,就会认一颗百年老树做干爹,有助于减弱克父,长大后也能增旺财运。

也有的认神做干亲,不看五行的。

让孩子直接认阴间的白无常为干亲,白无常姓胡,俗称“拜胡干爷”。

因为无常鬼是阎罗王专门派来拘摄死者之魂的鬼,将子女寄于无常鬼,

是希望它不要拘摄继子之魂,以保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情往来的简化。

认干亲已经越来越少了。

过去有的算命先生说,孩子克父克母,就不能喊自个爸妈为爸妈,而是改口为“叔”、“婶”,在今天看来已是不可思议。

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东西越来越淡出视野,今天就借着雨水节气,再次品品古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