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古代文人大多数都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因此他们的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们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便是这样一位古代文人,在他的二千七百多首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就流行为成语。下面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东栏梨花》,是苏轼笔下一首蕴含人生至理的经典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刚满四十一岁,但是他却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的相继辞世。而在政治上,苏轼又因新旧党争,被迫离开朝廷,在地方四处奔波。熙宁十年(1077)春,苏轼到徐州赴任,曾写了五首绝句给接替他密州知府职位的孔宗翰,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烦恼的尘世,追逐名利与利益的时候。我们要像诗中的“一株雪”那样自清,这样才能看透。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