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浪如织 百泉之城

织金古城,位于贵州西北乌蒙山腹地,群山环绕,一条贯城河从城中穿过,滋养着这座钟灵毓秀的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据说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城外大片的稻田,每到金秋,秋风翻滚谷浪,稻粒金黄,穿梭如织,“织金”之名由此得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金黄的谷浪,古城最不缺的就是泉水,107处泉眼遍布城内城外、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因而古城也有着“百泉之城”的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华桥的警示:脚踏实地 才能走远

水多的地方,桥也少不了,如今的织金古城内,存有36座明清到民国期间修建的桥梁。

其中一座月华桥,修建于明洪武年间,是织金最古老的石桥。关于这座桥的建成,还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明初的贯城河上并没有桥,两岸往来不便得很,人们就想着要不建座桥吧。

建桥所需石料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远处凤凰山上的青磨石,质量很好,但采集和运输很费劲;一种是城中随处可见的碎石,不怎么规则,但十分好收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古城百姓很希望石桥早日竣工,为了加快进度,他们选择了后者。石桥很快建起来,人们来往两岸都从桥上过,倒也便利。

然而,不久后,雨季来临,一场山洪暴发,瞬间冲垮了石桥,许多过桥的百姓来不及躲闪,被湍流卷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桥毁人亡的惨剧,让古城百姓后悔不迭。他们痛定思痛,决心重新造一座牢固的石桥。

这一次,他们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从远处的深山里,采下最坚硬的青磨石,把每一块石头细细打磨成大小一致的条石,并用藤汁、糯米和石灰熬成浆水嵌缝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往复,寒来暑往,整整三年时间,贯城河上一座坚固的新桥建成。由于竣工的时候,正是八月十五,月华普照,当地百姓便给这座桥命名为月华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月华桥依然坚固如初。而建桥匠人们当初凿下的每一锤、细心对齐的每一条石缝,都在警示和启迪着后人:做事没有捷径可寻,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丁宝桢家训:诸事惟有谨慎踏实办理

在贯城河边,有一座凤西书院,书院始建于清朝初年,晚清名臣丁宝桢入仕前曾在此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丁宝桢是学神一样的存在,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可也正因如此,小丁同学浮躁得很,书本大多看一遍就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小丁同学的学习态度,丁妈妈有点生气,读书不求甚解怎么行!来来来,儿子你给我说说这篇文章啥意思,一向对读书充满自信的丁宝桢,却支吾半天也答不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母亲则语重心长给他讲道理,读书只读表面,等于啥也没学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学到真本事,以后才能用自己所学做更伟大的事情,才能报效国家。

听了母亲的话,丁宝桢幡然醒悟,从此之后,他不急不躁,苦思精读,最后考中进士,进入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治理黄河水患,到疏浚都江堰,从建立尚志书院到创办四川机器局,在为官的过程中,他一直谨记母亲的教诲,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惠泽着一方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做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诸事惟有谨慎踏实办理……”这是丁宝桢当初写给长子的家信,其中踏实做事的精神不仅影响着丁氏后人,更成为古城人心中的智慧箴言。

财神庙的秘密:精工细作 才能巧夺天工

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巧夺天工的财神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庙的造型十分奇特。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层高都不一样,正面看四层,背面看有三层,侧面的话则有五层,国内极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造型独树一帜,其装饰也极为考究。整座建筑的颜色以彝族人最珍视的红黑色为主,装饰图案则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古城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尽显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载,这座庙是由一对彝族工匠父女接力设计,并施工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建这座庙,彝族老工匠呕心沥血,闭关数月设计图纸。当设计终于完成、开始动工时,老工匠不忘慎重叮嘱众人,慢工出细活,务必静心、专注地去完成每道工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古庙修建了很多年,老工匠积劳成疾,在工程尚未竣工时,便不幸与世长辞。

在弥留之际,他还不忘把建庙的重担交付给了女儿,并嘱咐她丝毫不可懈怠。

女儿承父亲遗志,锲而不舍,终于将财神庙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久为功,方能善始善终。老工匠用尽毕生的心血,成就了这座流芳百世的建筑,而这份不急不躁,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也始终影响着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织金人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的精神,谱写着古城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