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风

二战日本兵的死不投降天下共知,而日军指挥官率部下成建制投降,更是极其罕见,如果出了这种事,投降的官兵会在日本一辈子抬不起头。

二战中,号称铁板一块的日本陆军还真出了一次这样的“丑事”,虽然日本军方捂了几十年,还是在战后被披露,这就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竹永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军打白旗投降的一幕很罕见

1945年春天,一支日本残兵部队在新几内亚岛的深山老林中挣扎,他们缺衣少食,犹如一群山中游丐。

这支部队的番号,是日本陆军第41师团步兵第239联队第2大队,隶属日本第18军,指挥官竹永正治中佐。不过,虽说是大队,由于此前的艾塔佩战役中遭受盟军打击伤亡惨重,原先1000人的队伍已经缩减为不到50人,就是一个小队的编制。而且,其中只有一半是步兵,还有一半是炮兵幸存者和海军兵。事实上,就连日军第41师团已经只剩下1000残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战日军中佐的兵人

竹永中佐原本是炮兵指挥官,担任山炮兵第41联队第3大队长,由于大炮全部被美军炸毁,成了光杆司令一个,被调到这个“大队”任大队长,率领一帮七拼八凑的残兵败将。

在上次战斗中,竹永队被打散,脱离了联队主力独自行动。

4月中旬左右,竹永队窜到一个只有几户房屋的村子找粮食,遭到用标枪和手榴弹武装起来的村民抵抗,双方各死了两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新几内亚岛的村落

得知消息的澳大利亚陆军,立刻派遣迈尔斯中尉率领一个小队前往扫荡。4月24日,迈尔斯小队与竹永队发生遭遇战,日本兵又被打死了两人,拼命甩开了追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新几内亚战役中的澳洲士兵

当晚,竹永队做了一个足以载入日军史册的决定:全体投降。

投降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据战后幸存的日本士兵回忆,首先是竹永中佐召开了只有军官参加的干部会,干部会同意投降后,再告知全体士兵。军官要求赞成投降的人举手,没有举手的人会发一枚手榴弹给他自杀用。最终,全体人员都决定投降。

竹永队派去两个特使,把白旗和盟军劝降单系在棍子上,到村落中联系盟军交涉。5月3日,竹永队在一个叫沃尔姆格勒的村子,向澳军投降并解除了武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竹永队投降的现场照片,后排站立者为日军官兵

投降时,竹永队的全部人员武器为:竹永中佐以下42人(士官5人,准士官4人,官兵33人),轻机关枪5挺,步枪17支,手枪5支,弹药750发。

俘虏们被押送到机场,然后被空运到艾塔佩基地的收容所接受审讯。竹永中佐则被移送到马尼拉,在审讯中,对于“日军还会继续抵抗多久”的问话,竹永中佐回答道:“如果天皇被杀的话,日本国民会抵抗到底,但是如果天皇有命令的话,会老实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太平洋战争中的投降日军

另一方面,日军方面因为竹永队失踪,正在到处进行搜索,但不久收到了澳大利亚军队散布的宣传单,才惊恐得知了竹永队的投降。

别看只有区区42人投降,但在铁板一块的日本军队中,竹永队的集体投降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爆炸,它创造了二战日军的一个“耻辱”纪录:唯一一个成建制投降的日军部队。此前,无论是大陆还是海岛,日军从没有中队以上级别的部队投降历史。

当时的日本军队中,成为俘虏对日本兵来说就意味着丧失身份和名誉,每个士兵必须牢记背熟的“战阵训”中,核心就是一句话:“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陆军刑法中也规定,司令官率领部下投降是一种重罪,特别是在野战中,即使重伤被俘归来,也要处以监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本军队的“战阵训”

“竹永事件”深深影响了日本第18军和第41师团的士气,此后的战斗中,第41师团又出现了两起中队级别的集体投降事件(一起13人,一起17人)。可以说,日军的斗志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对于这一日本军队的“耻辱”事件,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强烈斥责了第41师团的师团长,并流泪对天皇谢了罪。

即使到了战后,“竹永事件”仍然承载着不名誉的评价,无论是日本防卫厅编纂的战史丛书,还是第41师团的作战史,这一事件都被一笔带过,指挥官的名字只字不提,甚至有竹永队全军战死的虚假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45年8月,日本第18军向盟军投降仪式

直到三十年后的1986年,高桥文雄的报道《日本军前代未闻的集团投降》公布于世,日本民众才恍然大悟这一事件。但是,仍有很多军方人士拒绝承认,比如第18军的参谋堀江正夫战后接受NHK采访时说:“至今为止没有听说过投降,我相信没有人投降。”

竹永队的幸存队员们战后回到了日本,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敢参加战友会,也不接受采访,选择深居简出的平静生活。竹永正治战后到了一家民间企业,在一线打工,几乎从不与外界来往,1967年默默病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复员回国的日本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名誉扫地”的日本军官葬礼上,却有很多他的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生前来悼念。或许他们心中也在思考:为什么日本军人要无谓的宁死不降?竹永队真的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