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30年体制内的教育人,今天来谈谈“县官校聘”这个教育改革政策。力求从各个方面,结合对教育的了解深入透视这一政策落地后产生的影响。那么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它的定义: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政策设计牵涉的改变无外乎以下3点:首先,县管校聘是打乱教师原有的秩序,把老师从学校拿出来,放在整个县域的教育系统内进行聘任,即所谓从“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其次,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其三,县管校聘实施后,老师们将面临更大的舞台和更大的挑战,不再一个学校赶到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一出,有的老师说,这不是无形中有放大了校长的权利吗?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人事权!有的老师说,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这不是老师成咸鱼,任校长摆布吗?想翻身都难!于是“校长笑了”“老师哭了”的形象描述便在坊间流传。

的确,有县政府直接聘任校长,这校长的权利确实相对增大,现当于掌握了令牌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权力的集中是最危险的,整个县的教育资源由几个人说了算,你想想官老爷们要多老爷啊,以后教育部门可能就沦陷了,腐败了。一到聘任季,校长的门槛恐怕要被踏折了。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贾平凹说政策是红薯,人情是火,火大了,能把红薯烤熟。所以,如果想被区位好,资源好,交通条件好的学校聘任,恐怕很多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暗通款曲,无形中校长的权利就厉害了。故此,在实行“县管校聘”的时候,要警惕滥用权利,警惕感情腐蚀,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教师哭了”这只是一句戏言,并不是政策对教师不利。这个可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原来在优势学校的老师,可能流动到条件差的学校,城市学校老师,可能流动到乡村学校。对于这部分老师来说,确实触及了原来既有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对于一部分慵懒疲沓不思进取的老师,还有逃避教课、投机取巧的管理人员,“县管校聘”可能引起恐慌,因为毕竟不好被聘任了。谁愿意去聘只吃饭不干活的主?这一部分老师,显然“表情难堪”。

那么,兢兢业业,能力强、肯干活、有专长的老师,肯定要扬眉吐气了,他们可以从农村交流到城市,一举实现多年的愿望。中等的老师,你要想去好学校就得努力。这样看好像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确实能调动行业活力,促进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于“县管校聘”业内资深人士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原因如下:

1、可能会降低教育稳定性。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最重要的,频繁更换老师,会令老师缺乏归属感,稳定感。这个学年在这所学校,下年不知调走哪里。势必也会影响师生沟通,影响因材施教,影响教育的持续性,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教育资源流动不合理。热点学校教师争着去,边远薄弱学校谁也不愿去,不得以去的又会闹情绪,只会让偏远的、师资差的学校更差,又何来教育公平之说?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3、改不动某些有背景的老师。学校里那些不干活却拿奖的都有深的背景,譬如要是校长老婆,县长妻子,谁去动人家的奶酪。所以,怎么改也动不了这些“能人”,没背景的,没多少奖,可能就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出现很多未知的不利因素。可能许多老师会面临上班变得极不方便的状况,吃饭,住宿,交通等,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恐怕效果适得其反,造成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安心工作的情况。

县管校聘的本意就是为了教育公平,就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就是为了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但一定要多加调研,科学设计,让好的想法变成能落地的制度,避免滋生更多的麻烦和腐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负责制与教师聘用制,打击了老师的主人翁精神,助长了少数人的长官意志!具体怎么改还是要探讨的。教育的事让教育出身的人做决,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能只是瞎折腾,不能只是为了年终总结好写劳民伤财,滋生腐败。

教育主要还是以宽松去行政化为主,现在一线老师越来越少,行政人员越来越多,这本身就不正常。县管校聘应考虑减少更多管理人员。让更多的闲人回归本位从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作为一个资深教育人,小编大胆对县管校聘做了一个充分的预估:一个是教师校际间流动规模会适当增大,但不会大规模的流动出现。,这是稳定的需要;二是城市与农村学校原有的人员会适当流动,但规模更小,基本上还是受聘原学校的情况,这仍是稳定的需要。

三是业务不精的老师利益会有损伤,没办法,这是改革的需要。四是“铁饭碗”被打破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大家尽可以放心,现在老师缺口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