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研究方向,这要从一通沉重的电话说起。去年临近年末的一天,我给久未谋面的一位朋友拨了个电话,没想问候过后听筒里传来的,竟是吐不完的苦水。十年前认识的这位朋友,如今已是所在公司的主力干将,年薪百万。

扎根上海多年,妻子孩子房子车子一个不少,其中房子孩子还不止一个。可谓家业有成,妥妥的中产。如果回到十年前,告诉他现在拥有的一切,我想他会抖着手上的半截香烟,白眼一翻:“得了你就别逗我了,有那么容易么”。

现在过上了曾经理想的生活,为何反而食不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断断续续的自述中得知,前两年客户信任老板器重,经济环境一切向好,房子都不止一套了孩子怎么能只有一个?等生完二胎到了2019,突然很多事情感觉就不对了。

经济下行客户的生意自然难做,要求高了不满也增多了,恨不得我朋友每个工作都能力挽狂澜妙手回春。慢慢地他对自己的能力与前途,也都产生了怀疑 …… 更糟糕的是,身体似乎也不如从前抗造了。

外部环境遇冷,屁股下的位置不稳,肩上的担子就显得更重了。压力生焦虑,焦虑成心疾。

“不敢想象一旦工作失去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朋友圈里,焦虑并不新鲜,只是从来没有现在浓烈而已。2018年下半年,因为税率调整至35%,创投圈里的朋友叫苦不迭;紧接其后的是2018年底由范冰冰引发的影视行业补税潮。到了2019年,各种拐点说此起彼伏,P2P爆雷愈演愈烈,中小企指望国家帮扶降税……

难怪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里也不再一如既往地贩卖焦虑了,因为大家都不缺了。本就开局不利的2020,又迎来了武汉肺炎的全国爆发。疫战初期,大家主要焦虑的是患病风险;但随着时间推移,操心更多的将会是雪上加霜的经济。

我朋友对于此前经济气候转变的反应,也许有些过激;但勿容质疑的是,特别是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焦虑面临缺堤,压力来自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年到台湾旅行,无意中瞧见许多“小”字打头的常见词:小确幸、小满足、小美好、小日子...... 一位出租车司机给我道出了原委:“台湾相对大陆本来就是小地方。90年代中结束经济高速发展到现在,过的就是小日子。不像近年经济起飞的大陆,有那么多的机会……” 站在台北的街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成长的轨迹,完全依托在国家的鸿运之上。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了整整40年的蓬勃发展。

哪怕是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随着“四万亿”及扩大内需措施的相继出台,经济下探的势头就被迅速地遏止,此后更是开创了经济高歌猛进、水大鱼大的十年。

过去我们对天天向上的势头习以为常,忘记了经济发展该有的起伏与周期。不像西方国家,几乎每十年就面临一场经济危机,早就对周而复始的经济气候见怪不怪。

40个春天之后才迎来一个冬天,我们当然不适应,感觉分外的寒。

那么相比08年的那场短暂的寒潮,现在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冬天?

出于服务云锋基金的需要,我持续地关注与他们有关的信息。2019年12月6日,在第十九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主席虞锋发表了主题为“淘金时代结束,炼金时代开启”的演讲。

“以前野蛮生长、机会多,太容易做了,以至于大家只是去抢机会好的事情……野蛮生长,机会遍地的时代,大家觉得只要抓得住机会、搞得定关系就可以做了,但现在大家开始慢慢意识到,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产品出来;开始意识到,光有好的产品也不够,还必须有技术的壁垒;最后大家还要思考商业模式怎么能做得更好。”

我们真正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冬天,更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野蛮生长、高歌猛进,挣快钱、挣容易的钱的淘金时代即将过去;我们进入的将是一个告别高增速、需要专业化、精细化运营的炼金时代。

过去的十年,经济建设成果卓著,但GDP增长数字却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11年跌破10% ( 9.6% ),2015年跌破7% ( 6.9% ),2019年只有6.1%。今年提出保6的目标,但以当前的开局看来,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

有关GDP,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数字。在过去的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略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地区的GDP均值。对于中国会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又再成为热话。原有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之间的矛盾能否化解,原有发展优势是否会逐渐消失,都将决定中国会否长期停留在中等发达阶段。

我们换个视角,如果只将视线放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如江浙沪 ( 长三角地区 ) 2019年CDP ( 约2.82万亿美元 ) 就排到了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之后,法国及印度之前。更有好事者估算,若江浙沪与日本保持目前GDP增速不变 ( 江浙沪≥6%,日本≤1% ),江浙沪GDP总量将在2027年超越日本。因为两地人口总量的接近,意味着人均GDP数值也将相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日本,不难发现日本在历史有一时期与当下中国 ( 特别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 ) 发展状况有所类似:

1989年12月29日,日经225指数一度升至41957.44点,为历史最高,到现在为止日经225都也只有当年一半的水平,当初高位接盘的投资者即使等三十年也无法回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经225指数 1970-2019

随着股市暴跌,泡沫破裂,日本进入了此后所说的「失去的二十年」。

不过近年也有翻案的声音,认为 “ 失去的二十年 ” 不过是一个伪命题。“失去的二十年”中失去的也许只是GDP增速。在这短短的二十年中,日本诞生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众多日本企业从相对简单的制造业、3C产品等,陆续转到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精密电子元器件等强壁垒、需要精细化运营的高新领域。

套用云锋基金主席虞锋的“淘金时代结束,炼金时代开启”,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无疑是借此机会,转危为机,踏入淬火炼金、深耕细作的新时代。

我不是经济学家,无法回答我们当前这个冬天会持续多长,也不敢说我国就此进入低增速发展阶段 ( 这个低增速只是相对于中国过往的高增速而言,可对照美国2019年2.3%的GDP增速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拿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当作研学案例。

在进入「失去的二十年」前后,日本国民有过怎样的焦虑?这些焦虑又是如何被化解的?

这正是我要寻找的可供借鉴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失去的二十年」之前,日本经济从二战后慢慢恢复元气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中受到其打压;房地产大力发展,都市圈领涨全国,“卖掉一个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泡沫越堆越高;低生育率与社会老龄化问题浮现,成为经济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两大挑战;加班文化突出,过劳死 ( Karoshi ) 一词出现;崇拜物质,消费主义盛行,「提高档次」成为市场营销关键词 ……

这些现在看来,我们是不是有一点眼熟?

在这一时期,欲望随泡沫不断膨胀,挣钱恨不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当周遭的一切都像打了鸡血般快速更迭,难免会害怕跟不上时代。

“这就是以‘永无止境的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的结局。当贪婪成为美德,我们生活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事情’的竞技场”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博士、环保活动家辻信一在《不做》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而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在《解谜茑屋》一书中则如此说道:

追求效率,不代表人就会幸福。

人的幸福,恐怕正好跟效率是背道而驰的。

人类必须重新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如果经济繁荣膨胀时都感受不到幸福,到了经济下行时就更难了。 在过去的2019,“我太难了”成了当年最流行的网络词汇。 当你看到你的邻居失业时,那说明正处于经济衰退;当你自己开始丢掉工作时,那就是处于经济大萧条了。 ——美国第33任总统 杜鲁门

首先承受经济下行压力的是企业与公司,而且这些压力很快就会以裁员或 ( 公司关门导致的 ) 失业的形式殃及到部分上班族身上。 就算保住饭碗,也得分担企业在越发残酷的经营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 对未来感到焦虑,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尽情买买买。消费冲到的抑制,使日本渐渐步入低欲望社会。

“ 经济越不景气,人们就越不买东西,对物品产生的欲望本质也开始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大家想 ‘ 好好地 ’ 买东西,因此开始在购买中寻求学习、成长......”

提倡「长效设计」、日本二手商店风潮引领者长岗贤明在其《开店术》一书中如此说道。 对于长岗贤明与他的品牌D&DEPARTMENT PROJECT,我将另外撰文详细介绍。

花旗银行属下Leverageconsulting公司董事长兼CEO本田直之在其《北欧式的自由生活提案 LESS IS MORE》中如此开篇:

为了能自由自在的生活,要试着思考何谓幸福。

而三浦展在其著作《第4消费时代》的前言中打头第一句话便是:

除了物质以外什么才能让人变得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高速增长,充斥着满眼的欲望;等到盛宴狂欢终曲奏响,我们才有了反思幸福本质的机会。

「幸福」看起来是一个腻俗的词语,可真要深究幸福是什么,却发现很难说得上来。

我找来美国心理协会 ( APA ) 主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持续的幸福》一书,看能不能获得解码「幸福」的密匙。在马丁·塞利格曼超过20年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幸福」是他始终关注的课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获得幸福。而弗洛伊德则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避免焦虑。他们都犯了一元论的错误,将人类所有的动机都归为一个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一个人想要达到蓬勃人生,就必须有足够的PERMA。这5个字母分别代表幸福人生的5个元素:

P = 积极情绪 ( positive emotion )

E = 投入 ( engagement )

R = 人际关系 ( relationships )

M = 意义和目的 ( meaning and purpose )

A = 成就 ( accomplishment )

我们先来说说「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欣喜、入迷、温暖、舒适、平静、安定等。

在此元素上成功的人生,可以称为愉悦人生 ( pleasant life )。 我们老爱憧憬着诗和远方,说走就走的旅行带来愉悦的心情,化解日常中烦人的油腻,让内心归于平静安定。旅途中的幸福感,得自于积极情绪。

说到「投入」,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沉浸在某个事情里面以致忘记时间、忘记自我,这就是投入。

湖畔大学的梁宁老师说过,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找到那个能让你忘我地「投入」的事情,这没准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收获乐在其中的幸福。

关于「意义」,指的是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甚至往往作为终极的追求。

这不难理解。如同许多投身公益事业的朋友,物质生活也行并不富裕,但只要对人对社会对自然有所裨益,就会感到幸福。

至于「成就」,它可能是功勋、名誉、身份、头衔,可能是显而易见的胜利,为了赢而赢,常见于对财富的追求。简单点来说,就是名利。

对名利的追求,往往不止是一城一池的胜利,更看重战果的累积,多多益善。家里有老人家的都知道,他们爱提当年勇。将过去建的功立的业拿出来数一数,有助于他们晚年获得幸福感。下次碰上了,就配合听完点个赞,哄他们开心开心呗。

最后说说积极的「人际关系」。跟家人朋友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彼此照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利他同时也是利己。

《持续的幸福》里有这么一道叫 “ 感恩拜访练习 ” 的题目:

闭上眼睛,想出一个依然健在的人,他多年前的言行曾让你的人生变得美好。

你的任务是给这个人写一封感恩信,然后去拜访他 ( 事前不要跟他透露你此行的目的 ) 。

见面后坐下来,当面满满地给他念你的感恩信,并不忘观察他脸上的表情变化。

相信这对你来说一定会是印象深刻的一天。

感恩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幸福、更满足。

表达感激之情会促进彼此的关系,同时带来愉悦的积极情绪。

有关幸福的PERMA五大元素,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配方。

甚至,还会随着个人的成长,在配比上发生变化。像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现在他们积极地投身公益,为自己的后半生创造意义;但在前半生,他们为了立足商界有所成就,甚至单纯为了赢而赢。

我的一位朋友,前几年都将时间花在工作上,认为自己只要能在女儿面前树立一个成功的父亲形象就够了,哪怕陪伴她的时间少一点。

他最近跟我分享的是,以前晚上回到家,听到刚要进入梦乡的女儿说着 “ 不要爸爸不要爸爸 ” 的胡话,不以为意,认为女儿只是跟妈妈更亲而已。 直到有一回,女儿认真地在他耳边说,爸爸你知道么,我每天晚上都在等你回家。他内心如同受到电击,一时哽咽。

现在,他每天早上给女儿穿衣服,陪她吃饭,告诉她 “ 你不饿,可你肚子里的 ‘ 胃宝宝 ’ 饿呀,要让它吃饭哦 …… 听到不,这咕噜咕噜的声音就是它在说 ‘ 饿呀饿呀 ’ 哦 …… 你打嗝了,那是 ‘ 胃宝宝 ’ 在跟你说谢谢 ”。 父女感情得到修复的同时,他也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的思想界对于提升国民幸福感,进行过哪些反思,诞生了哪些思潮?跟马丁·塞利格曼所提出的PERMA幸福人生五要素是否有所呼应?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博士、环保活动家辻信一,因大理倡导「慢生活」而为人所熟知。

作为引领日本慢活、慢食风潮的第一人,他创立了「懒人俱乐部」并任管理人,发起「100万人的烛光之夜」活动;经营环境共生型企业「スロー(slow)」株式会社及「カフェスロー(slow)咖啡馆」,与多个NPO(非盈利组织)、NGO(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

在辻信一所著的《 慢,理想的生活提案 》一书中,他指出:慢得跟不上时代?其实,我们得了速度病!

面向美好未来的减速哲学,从慢开始:

慢食:回归不依赖于工厂,扎根于地方水土的饮食

慢建筑:麦秆住宅、树屋、芦苇房,究极的绿房子

慢设计:发明创业私塾的「非电子化」运动

慢商业:公平贸易、社区货币、合作经济的新解方

慢科学:「不能证明为对的事情,就不去做」的瑞典式哲学

慢生态:李维史陀,以及石头的、森林的、地球的时间

慢栖居:生命地域主义的理想宣言

慢时间:晃来晃去,以及懒惰之必要

慢身体:缓慢的爱与性,

更好另一种速度,慢:生活中的减法练习

辻信一所倡导的「慢」,是对之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苛求「快」的反思。

过度追逐效率,人如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充斥着害怕落后的焦虑。只有当慢下来,慢条斯理,才能有条不紊,愉悦安定的积极情绪才获得滋长的土壤。慢下来,好好地吃一顿饭,避免谈论工作,才能更好地与眼前人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慢下来,好好地营造安居之所,好好地将美好的事物带回家,愉悦感官,愉悦心情,让家充满爱,领悟生活的真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外一本著作《不做》中,辻信一再次指出:生产过剩,商品过剩,欲望过剩,竞争过剩,信息过剩。而造成这一切过剩的源头,就在于「要做的事情过剩」。

因此他给出了「不做」的生活提案:

不吝啬睡觉的时间:让睡眠治愈我们疲惫的身心

不在吃饭时谈工作:慢食,生活才会有滋有味

不催促自己和他人:不急躁,体会不一样的时间

不学任何新东西:面向美好未来的减法练习

不过分地察言观色:挣脱虚伪地人际关系

我们都讨厌闹钟的声音,如同讨厌别人的催促。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又怎么能获取舒适的人际关系?不催促自己和他人,其实是在与人相处及与己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享受工作及生活的乐趣,而不是将之看成苦役。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之中,人际关系并非基于信任,而是基于利益关系。做一个不过分察言观色的人,不将溜须拍马当作换取利益的筹码,心灵变得纯净的同时,也更容易换来简单而真挚的人际关系。因此还能 “ 节约大量的时间,用这些时间去说你真正想说的,去听你真正想听的,并且可以和那些能够区分什么是 ‘ 不说也可以 ’ 和 ‘ 不听也可以 ’ 的人相处 ”。

而大家早已耳闻的人生整理观念「断舍离」,则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提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山下英子与「断舍离」的相遇,缘自二三十年前在高野山的寺庙借宿,看到了修行僧非常爱惜地使用生活必需品,以及把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打扫干净,起居于整洁舒畅的日常空间。这与有别于日常生活的宾馆里的舒适感不同,是非常清爽的。

当时的日本,收纳术正盛行于杂志和电视上——非得把堆到满出来的东西仔细地分类、整理、收纳,否则就没办法收拾屋子。这实际上是对生活不断做加法。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走上街,到处都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然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是不是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都背上身了呢?近距离观察高野山的生活,让山下英子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这是为了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

坦然面对物品,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

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花旗银行属下Leverageconsulting公司董事长兼CEO本田直之在著作《北欧式的自由生活提案 LESS IS MORE》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生活富裕的日本人为何不觉得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着北欧、新西兰与夏威夷等地旅居生活经历的本田直之发现,以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常年在各种幸福感排行榜位列前茅,与排名靠后的日本形成对比。他在进行对比调查研究之后指出,日本人如果继续抱着物质至上主义的旧价值观生活,是不可能会得到幸福的。

“看起来富裕,内心却是空洞的,这样一点也不会快乐”。反观北欧、新西兰与夏威夷等地的民众,“ 不会为了物质和金钱忙碌,反而是把重心放在精神、体验方面……用物质来感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比起物质,他们更珍惜精神、经验所带来的幸福感……”

买东西只能暂时满足欲望,但经验和体验却让人永远受惠。

在本田直之看来,可以借鉴北欧「Less is more」的生活哲学,在减少、丢弃中学会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如何善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拓展自己的世界」、「开发不同的感觉」,从精神生活与生活体验中获得幸福。

为此,本田直之以90年代为分水岭,将日本从70年代至今划分为「加法时代」与「减法时代」,从「物质的幸福」过渡到「体验、精神的幸福」。

无论是「慢生活」、「不做」、「断舍离」,还是移植自北欧的「Less is more」,本质上都是化繁为简,对生活做减法,也是对经济快速增长时间欲望膨胀、贪多求快进行的反思。

通过减去过多的欲望、应酬、杂念、角色等,使内心归于平静与纯净,享受随之而来的愉悦 ( 积极情绪 ),找到更值得去做的事情 ( 意义和目的 ),以及更值得珍惜的情感 ( 积极的人际关系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幸福PERMA五要素的「投入」与「成就」,我从《告白》《你的名字》电影制作人、小说《如果世上不再有猫》作者川村元气所著的《乐业》里面找到回答:

我发现工作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挣钱为目的的工作

另一种是以乐享人生为目的的工作

以乐享人生为目的的工作,为之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觉辛苦只盼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乐在其中,工作量更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工作,一定能为很多人带来幸福。

在书中川村元气一共采访了12位巨匠,收集到他们工作与人生的信条:

想要出类拔萃,必须逼迫自己——仓本聪

观看作品不等于观察事物,要留出时间用自己的肉眼去观察一切——宫崎骏

能够触及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工作,不就很好吗?——谷川俊太郎

欣然沉醉的感性比吹毛求疵的理性更重要——山田洋次

在崩解的感觉前方,往往能发现新的出路——横尾宗则

学习是要了解过去,为了不照搬过去,为了创造独属于自己的东西——坂本龙一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人们更容易为了「挣更多的钱」而工作,成为欲望与物质的奴隶;只有找到甘愿忘我投入,并且能感受到其中乐趣的工作,“发自内心地高呼:‘ 我想工作!’ …… 对于这样的 ‘ 工作 ’,我更想称之为 ’ 乐业 ’ ”。

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及成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发现的这幸福PERMA五要素,对经历「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人来说,在认知上总体来看有怎样的变化?

在昔日好时光,个人也好企业也罢,都是依托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收获时代的红利,得到发展的机会,感觉干啥啥就成。这个时候,高亢的「积极情绪」、押宝下注的「投入」以及名利场上的「成就」,足以刺激幸福感的分泌。顾不上「意义」,甚至牺牲「人际关系」,都被认为是值得的;或者干脆将「人际关系」等同于「利益关系」,恨不得所有的交流与交际都更业务直接挂钩。

当经济滑坡,贪婪得到了惩罚,深陷焦虑的泥潭,才会对过去的选择作出反思。

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和品牌。MUJI无印良品的诞生,实际上是对物欲膨胀、奢饰品崇拜的反思。干脆彻底一点,连LOGO都不要。D & DEPARTMENT PROJUDT 所崇尚的「长效设计」,是对消费文化盛行所带来的「推陈出新」、「用过即弃」的反思。

重新思考「意义」、审视「成就」,重修「人际关系」,打开新体验,让自己活得更有人味。

不难看出,这本质上是对「舍」与「得」的反思,将过去为了「得」而「舍」的,重新一样样地捡回来。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也是找回幸福的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对幸福的追求,最终都需要落到行动上,在工作和生活中付诸践行。 我在收集研究日本社会在「失去的二十年」中的反思风潮的过程中,发现「生活提案」的说法就不断浮现,连受深受日本影响的台湾也在频繁使用。

「生活提案」,就是「重新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后给出的解决方案。 茑屋书店创始人、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株式会社 ( 简称CCC ) 社长兼CEO增田宗昭,对「生活提案」就做过生动的解释:

“原来还有这种生活方式”

“我也想过那样的生活”

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反思、给出答案,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悟性。赫胥黎就曾在《美丽新世界》中就曾表达过: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与其说教,不如将各式各样有助于提升幸福感的生活方式,直接展示给众人,来一场生活提案。民众也乐于选择接收能激发自身幸福感的生活方式资讯,从中获取灵感。 过去忙于「眼前的苟且」,现在是时候多想想「诗和远方」。

以下这个名为「ALPS BOOK CAMP」的活动,就将「诗」和「远方」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自2014年,日本信州的木崎湖畔每年都会举行一个书本市集称为ALPS BOOK CAMP,这是一年一度爱书人和露营爱好者相聚的时机。在这个周末活动里,你可以与卖书人、生活杂货店主、小食摊贩交流,来着日本各地区甚至是外国友人都参与其中,大家带着自己的家人、孩子、朋友在营地里嬉戏、歌唱、过夜等等,体验夏日美好的露营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2018的ALPS BOOK CAMP共分为A、B两个主会场,白天有小型音乐节活动一些自由音乐人和露营者会展示自己的才艺与大家在山林之间享受音乐的魅力。除了音乐之外集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在这里摆摊分享自己的服饰、书籍、美食等等,发现一本好书便可打开一边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一边感受阅读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木崎湖畔举行的最大优势当然是湖边的美景,水深较浅的地方会有孩子在水中玩耍,而选择一本喜欢书在湖边静静的坐着阅读,打开耳膜耳边是徐徐清风中伴着的音乐之声,这样的露营体验也是 ALPS BOOK CAMP 的独有特色。ALPS BOOK Cafe 作为另一个主会场则提供给咖啡爱好者更多空间,这里不仅有室内的空间可以听音乐、咖啡,也有夜场的电影放映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看照片,就已经感受到那种平静、愉悦,与淡淡的幸福感。由于篇幅有限,先不展开作更多「生活提案」方面的举例,感兴趣的可留意我后续的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回看三十年前的日本,即便有诸多相似,但也只是前车之鉴。毕竟此时的中国,相对彼时的日本,无论国情民情,还是时代背景,都存在不小的差异。

当经济发展陷入降速区间,当人们慢慢意识到高增长的日子已经过去,会如何看待曾经的急功近利?如何看待曾经抱有的价值观?是否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可以借鉴的,是类似发展阶段下基本的人性洞察。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作为人类灵魂拷问,足以成为我们立足长远、发现新大陆的指北针。

经济增速放缓,“ 幸福经济 ” 萌芽 ,也许是我们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的新机遇。

给民众提出「增强幸福感」的「生活提案」,倡导相关生活方式,拉动新消费,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为了获得幸福感,我们愿意多花点钱。

文章最后,以本田直之所著的《北欧式的自由生活提案 LESS IS MORE》中「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个条件」作结:

1. 乐于工作

2. 有好朋友,有亲密的家人

3. 经济稳定

4. 精神、肉体同样健康

5. 要有带刺激感的兴趣及生活方式

6. 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7. 选择适合的居住地方

8. 正确地思考事情

9. 把眼光放在未来

10.觉得自己有朝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