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动力。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行为的原因,有直接的动机和间接的动机的区分。前者,说明行为者对行为结果本身感兴趣,比如孩子爱好植物与动物,就喜欢生物课;后者,人们不是对行为本身感兴趣,而是由行为结果能够带来的间接益处感兴趣。比如,孩子并不喜欢数学,可是他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是家长的奖励,或者是为了考入好的学校;于是他努力去学好数学。

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和调节方法,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当前,整个社会正在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简单的庸俗化。说起学习的目的,绝大多数人会说:“孩子,都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将来有车开,有房子住,有钱化!”但是,如此庸俗地处理,对于那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来说,越来越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了。要让孩子努力学习,就要让他们懂得更多。其实,学习使人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人们在获得和应用新经验时,扩展、完善着原有的认知结构,重新塑造着个性,使心理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并达到新的水平。我们应该教导孩子懂得自己的义务、责任,促使自己对缺乏兴趣的学习任务,也要能努力去完成。同时,要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理想、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因此,要让孩子努力学习,首先要让他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

二、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

学习动机与独立进取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个性是独立进取还是被动退缩与动机水平关系密切。因此,上进心不强对学习影响很大。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给学习动机带来自我强化的作用。反之,缺乏上进心且抱负水平低,只能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恶性循环。可以说,你为孩子的学习做得越多,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越差!

三、注意调整学习动机的水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有区别的,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的学习动机可以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动机可以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又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但并不是动机越强效果越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若任务难度适中,则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易导致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动机强烈但短期内学习效果差,或学习动机不强却学习成绩好的情况。这是因为动机对效果的影响要通过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中介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技能、习惯的改善,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支持。所以,学习动机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必要的轻松和快乐!

三、设定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过易的目标不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不足以激发动机;难以实现的目标,也容易使自己畏难、气馁;而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

四、培养良好的竞争氛围

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其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影响。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可以鼓励孩子给自己树立一个程度略好于自己的学习榜样,时时处处与其比较,关注学习结果,从而增强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