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撤村并镇在全国火速推进:未来是村庄撤并最频繁的3年!

根据农业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村委会的数量是54.2万个,而1985年这个数字是94万个,2009年是60万个,2015年是58万个,从2015到2018年3年间,又有近4万个村庄“消失”了。

有些村庄的消失是经济和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进城,一些村庄消失是历史的进程。但是2015到2018年这其中消失的一些村庄,未必能够完全归结为历史的进程,还有部分是人为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村并镇、村社规模调整早就列入中央的工作议程,成为中央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政策选项。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对于一些不宜居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2019年6月5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指出,农村人口向城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行政办法和经济激励等措施鼓励空心村剩余人口向中心村转移。

合村并镇、村社规模优化,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在全国快速推进。

未来的几年,肯定是村庄撤并最为频繁的几年。

二、一次性给农民说清楚:村社规模调整的四大核心问题

在所有的合村并镇过程中,浙江无疑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的摸索又给了其他地区的农民哪些启示呢?农地圈特意就农民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梳理:

1、哪些村将是被撤并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哪些村庄需要撤并: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而浙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条件进行了细化,以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为例,明确了以下几类需要调整的村庄标准:

(一)山区300人以下,平原600人以下的村无特殊情况必须调整。

(二)地质灾害隐患村、人口外迁形成的“空心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异地搬迁村、村级领导班子长期软弱涣散的村原则上列入调整范围。

(三)少数民族村、历史文化名村等,在不影响其享受原补助政策的前提下,原则上应列入调整范围。

(四)一地多村、乡镇所在地集镇村或自然集镇村,原则上要进行调整。

2、撤并的村庄数量多不多?

根据浙江各地区公布的数量来看,此次调整力度很大,大部分都在30%以上。

婺城区调减目标确定为:实现全区行政村总数减少40%以上;义务本次行政村规模调整涉及全市355个村,占全市农村的48.49%,其中数量为减少282个,整体撤并率38.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原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待遇如何处理?

看婺城区的具体做法。

新村组织成立后,不再担任新村党组织书记、村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村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的原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委会主任,待遇原则上按原村原政策执行,上述人员相关待遇享受到新村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止。

行政村规模调整期间,对不履行、不配合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委会主任,由乡镇考核,应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不予发放相应基本报酬。

4、行政村规模调整实行“七不变”政策:

土地(林地)承包关系不变;

原各村各项结对扶持政策在规定期限内原则上保持不变;

原村已安排的各类在建项目仍然按原村落实不变;

公益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范围不变;

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

村干部基本报酬过渡期内不变;

已安排的各类帮扶项目的享受对象范围不变,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