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重臣杀子进谏皇帝、拒做国丈,其形象在梁羽生小说中屡现 | 文 三只眼文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成为先王托孤重臣的人,往往都是手握大权、功德俱佳、在朝野内外最受尊敬、可以做到一呼百应的大臣。托孤重臣的这一说法自周公姬旦开始,西汉时期的霍光、三国的诸葛亮、大唐的长孙无忌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托孤重臣。他们执掌天下大权,辅助幼帝,代行生杀予夺的皇权,因此,皇帝对托孤重臣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搞不好就可能江山易主,皇室血脉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托孤重臣,此人身份奇特,平时人们谈古论今时也少有提及,他就是出身匈奴的政治家金日磾。

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自幼喜爱汉文化,按照现代的说法,他就是汉文化的一铁粉。如无大碍,金日磾可能会顺利继承王位,可惜他生不逢时,正赶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执政。汉武帝派出大将霍去病外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远征匈奴。霍去病兵锋所指,匈奴人节节败退。金日磾的父亲休屠王因出师不利,再遭离间之计,被浑邪王杀害。14岁的金日磾无所归依,便与母亲、弟弟一起随浑邪王降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金日磾来说,尽管有“国破家亡”的哀伤,但他与其他匈奴人不一样,降汉反倒使他融入了从小就酷爱的汉文化中,他是真心地归附了天朝。

最初,金日磾在黄门署当养马官,他体形高大魁梧,面容威武诚实,养的马也膘肥体壮,受到偶遇的汉武帝的赞赏,随后授予御马监的官职。由于金日磾有别于其他归降匈奴人的忠诚,汉武帝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异族人,金日磾的官位也一再上升,从侍中、驸马都尉,升至光禄大夫,最后成为汉武帝近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日磾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小名“弄儿”,以示父母宠爱之意。这个弄儿渐长后也深受汉武帝喜爱,成为汉武帝身边的一个逗乐子的小孩,可以随时出入宫廷。一天,金日磾去见皇帝,正好碰上弄儿两条胳臂围着汉武帝的脖子,整个身子附在汉武帝背上,金日磾认为弄儿对皇帝无礼,当场不便发作,回家后将弄儿打了个半死。结果,汉武帝知悉后明海臭骂了金日磾一顿。

弄儿长大后,经常在宫中与宫女嬉戏,行为不检,又被金日磾发现。为正后宫风气、彰显皇家威严,金日磾一怒之下,杀子进谏。希望汉武帝有个正经的人君之相,不要宠幸不良“小人”。杀子之事虽说让汉武帝心中非常别扭,对金日磾的极端行为颇有不满,但也从中看出了他的耿耿忠心,对他更加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是个贪念美色的皇帝,4岁时就有了“金屋藏娇”的打算,以后的卫子夫、钩弋夫人无不是一时绝色。金日磾的子女都有匈奴血脉,他的女儿与汉族美女相比,另有一种异域之美,汉武帝想要纳为嫔妃,封金日磾为国丈。不料,金日磾拒绝了“国丈”封号,不愿女儿入宫,反倒进谏皇帝要专心朝政,做一个中兴之主。

金日磾本人也一直奉行忠诚笃敬、孝行节操,汉武帝遇刺时,他奋不顾身,独自抵御刺客。对皇帝赏赐给他的宫女,金日磾一律敬养在府中,从不去碰她们哪怕一根汗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汉武帝病入膏肓之际,委任霍光与金日磾同为托孤重臣,并封金日磾为秺侯,辅佐太子(也就是以后的汉昭帝)。霍光认为,满朝文武百官,只有金日磾才有作为托孤重臣的资格,自己远远不及。然而,金日磾认为自己只是匈奴后裔,无功于朝廷,不配做托孤重臣,同时也拒绝封侯的提议。

汉武帝去世后一年有余,金日磾也因思念先帝而染疾身亡,死后汉昭帝赐谥号为敬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大多数人对金日磾不太熟悉,但痴迷新派武侠小说的读者,应该在作家梁羽生的作品中多次见到过他的身影。金日磾的形象屡现于《云海玉弓缘》和《冰河洗剑录》,书中把他描绘成武林怪杰,回族(实际上是匈奴人)第一高手,喜欢头裹白布,目露精光,手长过膝。在梁羽生的小说中,金日磾伏击陈天宇夫妇和小侠江南、挑战唐经天和韩璇夫妇。

虽然,在梁羽生的小说中,金日磾不是一个名门正派的武林人形象,但在历史上,他却算得上是一位刚正不阿的耿直之臣、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