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是一名小学教师,跟我聊天时说起了她前阵子家访看到的一幕,当天她家访的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闺蜜进门之后看到的一幕就让她觉得非常无奈,敲门之后给她开门的是孩子的父亲,当她刚进门之后,就看到孩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妈妈则在一旁给孩子喂饭。

据闺蜜说,这个孩子平时的自理能力也非常差,上课从不专心听讲,作业老师不催就不及时做,看来原因就出在这上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生活模式:父母一定比孩子更早起床,帮孩子穿衣服,替孩子整理书包,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也会坐在一旁及时指出错误。

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什么事情都不懂,不管是孩子的生活还是为孩子的未来,都被父母安排得细无巨细,家长生怕自己做的少了,成为一个不合格的父母,但这样真的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为什么家长会变成全能型父母?

1、过度溺爱孩子

虽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了,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会格外宠爱,不愿孩子受委屈。

特别是家里的老人,更是舍不得孩子做一点事,还有一些父母因为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过惯了苦日子,所以会对自己的孩子格外疼爱。

而孩子从小过惯了这种受溺爱的生活,便会失去锻炼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事事包办

很多家长总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他们觉得这是爱孩子,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自己请示,家长恨不得让孩子成为一个机器人,听从自己的指挥做事,对孩子的事情事事包办。

但孩子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其实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想法,对万事万物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应是陪伴以及指引的作用,而非指挥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只关注学习成绩

大多数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会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好,其他事情不用你操心。

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去学习,父母替孩子解决所有琐事,即便是叠被子,整理书包这样的小事也会替孩子做好。

妈妈似乎是全家的超人,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做的事情全都替他们完成。孩子过得非常轻松舒服,但同时也会错失重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更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全能型家长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1、孩子依赖父母

全能型家长替孩子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小到穿衣服,大到学习交友,这样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安排下,一旦离开父母,就不知道如何独立生活。

在父母的保护下,他们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不需要独立思考,时间一长就会对父母产生依赖,习惯父母设定好的人生,缺乏上进心,没办法在社会上独立生活。

2、孩子缺乏辨别能力

家长过于全能,过分替孩子包办一切事情,任何事情都帮孩子想得周到。

这样孩子就会缺乏判断的能力,同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将一切事情都安排好,孩子并不知道如何独立,当他们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他没有辨别的能力。

碰到事情也不会像父母一样想的周到,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孩子缺乏独立,缺乏辨别能力,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哪怕他们遇到困难也不会思考,从而出现躲避问题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寸步难行

在全能型家长的保护下,孩子会变成巨婴,而进入社会之后又有谁会保护他们呢?长大之后的孩子,由于从小习惯了父母的安排,性格变得自私又自利,做任何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行事更无规矩。

不要说是好朋友了,就连最简单的人际关系都会出现问题,在与他人交流时会出现障碍。因为他们从小被宠惯了,从小被保护得太好,总觉得自己是老大,什么事情也不肯委屈,不愿意替他人着想,总站在上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自然没有人愿意跟他们交往,这种被父母包办的巨婴,进入社会之后必然寸步难行。

全能型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他还只是个孩子,这些话常常被家长挂在嘴边。

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孩子总习惯被父母安排,长大之后就很难独立,学会放手,才是每一个合格父母应做的事。

三、学会放手,避免成为全能型父母

1、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

每个人从出生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是我们的孩子,但他们其实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做决定以及做选择的权利,并且孩子也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及选择负责。

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的选择是错的,所以常常会主动干涉,还有一些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开始学跳舞,开始学弹琴,就强迫孩子上同样的兴趣班,这样的做法其实只能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对孩子的成长根本无益。

父母应让孩子尝试做自己的事,比如从穿衣服,穿鞋子和整理书包这些小事让孩子做起,逐渐发展成学习以及社交方面的独立,这样他们长大进入大学甚至是进入社会后也能独当一面,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给孩子多一些耐心

在别人看来,孩子似乎是一夜之间长大的,但只有做父母的才知道,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妨细心耐心一些,有些时候其实不是孩子懒惰,也不是孩子做得慢,而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只能做到这样。如果父母总是指责孩子,总批评孩子,只会让他们失去主动的积极性。

比如当孩子提出想做家务,想扫地时,可能他们做起来笨手笨脚,又或者扫不干净,对此家长常会埋怨孩子甚至批评孩子不如不做。

父母急躁的性格也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可以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耐心的话,孩子的成长才会更有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不轻易否定孩子想法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时,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家长不要总对孩子说:你这样做不行。

即便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时的想法是错误的,但父母也要让孩子学会去尝试,都说孩子是在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因为只有当失败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才会成功。

如果家长从开始就否决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便没有独立的机会,以后遇到任何问题时,只会找父母,进入社会之后也没有主见,成年娶妻生子后更会成为大家口中的"妈宝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孩子开始表现出独立的想法时,家长千万不要否定,可以让孩子去尝试,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出来。

其实我们能成为孩子的父母,这本就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家长应意识到,我们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这世界的美好以及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缘分其实就是一场离别,父母爱孩子应教会孩子自立,要懂得放手,放弃做一名全能型父母,适当偷懒,让孩子带给我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