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为人父母者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小孩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的行为言语上的“暗示”,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之划分:”积极暗示“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消极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而许多为人爷爷奶奶、父母者,无意中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犯有各种各样的“消极暗示”的错误。

当今我国家庭结构多为“四二一”或“四二二”综合体,六个大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母)的爱全部集中在一两个孩子的身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把孩子照顾好,不让孩子受苦受累。因为这种爱往往单纯从血缘关系考虑,所以常常泛滥成“害”。一天,有位朋友到我家串门,他看到我的孩子饭菜吃得津津有味,便告诉我说,他小孩吃饭非常挑剔,早餐只喝牛奶,没有几样菜合他胃口,小孩把饭菜含在嘴里久久不肯咽下,一顿饭要耗时一个多钟头……一天,我到他家作客,吃饭时候,小孩的奶奶就唠唠叨叨:“我这孙女从小就不爱吃肉。”母亲在旁也附和说:“她每顿只吃半碗饭。”听罢,我全明白了,这种言谈就是在暗示孩子不吃肉,只吃半碗饭,这等于“教唆”,久而久之孩子肯定“听话”并按他们的“意愿”去做了,原因就在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初生的婴儿都一样,先天并没有注定了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孩子的毛病多是后天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而形成的。假如,一位母亲第一次带孩子去理发店,孩子有点忌生,母亲如果说,我的孩子很胆小,害怕剪头发,如是几次,我想以后这孩子理发时不是哭闹,也会十分不乐意的。因此,为人父母者最忌在孩子面前说:“我的孩子爱睡懒觉”,“我的孩子爱摔东西”,“我的孩子只爱吃炸薯条”……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呵。

但是,“积极暗示”却是正确而且非常必须的,它对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性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一次,我发现孩子(四岁、已认1000多字)翻阅一本《新编365夜》的书,等他妈妈下班回来时,我就对她说:“孩子已经自己阅读故事书了。”她瞧了孩子一眼,故意露出惊讶的神态:“真的吗?”我们的悄悄话故意让小孩听到,正在玩耍的他,立即停止其他活动,重新拿起书本静静也阅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只要发现小孩写生字、算术,收拾玩具,听故事、英语讲座等的举动时,我都第一时间给予积极“暗示”,如点点头,或摸摸他的头表示欣赏、赞许,或说几句鼓励话。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积极暗示”虽然行之有效,却不可滥用,应适而可止最佳。不然将似“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一样,失去效应。

由此可见,“积极暗示”也罢,“消极暗示”也罢,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希望为人父母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消极的暗示往往是在无意间表露出来的,更应慎之、慎之。但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原创文章,寄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