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双十一”时的热闹,“双十二”就相对冷清的多。没有了充斥聊天框和朋友圈的盖楼活动链接,也不再提前计算好购物车中各种物品的总价和相应可以使用的优惠津贴和红包,就连熬夜在零点准时抢购的人也少了很多。

01

究其原因,有的人是还沉浸在买了新东西的喜悦中,双十一一个接一个的快递好像才刚刚拆完;有的人是节后“东山债起”,疯狂买买买后的花呗和卡债让人哪怕心有余而钱不足;而有的人则是患上了“双十一后遗症”,郁闷愤怒和后悔莫及这两种情绪充斥着这段时间的生活。

“双十一结束后就应该立刻卸载淘宝。”看到一篇微博如此说道。这样,既不会发现自己买的商品在活动一结束后就降价或者店家莫名修改了附赠的赠品,也不会因为不发货或者发现快递停在一个地方几天而干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种“我不听不听”式的回避方法也只能解决一部分双十一带来的烦恼。从十一月上旬一直到最近这几天,我的手机短信里可以说是充斥着之前购买过的店铺发来的各种促销短信。除了可能头脑一热买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例如酸奶机、跑步机等之外,一旦发现商品坏了、买到了次品或是商家发货错误,因为巨大的发货量,退货换货也变得更麻烦、漫长了一些。

就连不参加双十一的局外人,在双十一下旬想要买个东西却发现可能要比往常多等个好几天才能发货时,也会忍不住怀疑人生,反问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去凑个热闹。

02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购物节,获得更低一些的价格和购物体验水准不降低很难兼得,在得到了折扣和优惠的同时往往在别处可能要受一些气。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消费行为会让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明明白白的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是“一毛不拔”型,超大杯的巨型奶茶实际就是在中杯的杯子外套上一个更大一些的包装,买一个挂历不用十元的优惠券前是88元包邮,用了就是78元,但还要另加10元的邮费;

有些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型,看似可爱精致的招财猫糖果实际只是把图案印在了袋子上的普通白色糖丸,而外表看着分量很足的商品打开暗藏玄机的包装后才发现缺斤少两、货不对版的现实;

有些是“只要眼神和算数够差就会上当”型,35.9元三组装的商品其实在另一个链接里才卖9.9元一个,有时稍不注意就会没注意到划去的原价和放大的优惠价根本就是同一个价钱;

而有些就是“以次充好”型,用相似的名称卖盗版劣质的产品。

这些消费欺骗根本是防不胜防,尤其是购买一些金额不大的东西或是买平时生活中常见、频繁要买的食品和用品时,更是很少会去注意自己是不是掉入了商家的陷阱。

03

前段时间在准备双十一的选题时,采访了身边一位从来不参与双十一活动的朋友。她的理由也很简单——“电商时不时的就搞各种活动啊,什么双十一、双十二、618、年货节……双十一也就是名气最响的那个,优惠倒也不一定就是最低,还要盖楼拉人。烦都烦死了,不如让自己的空余时间好好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常常感慨“无奸不商”,似乎商人和卖东西的店家也总是和“精明”一词画上等号。当我们谴责无良商家和宣传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把“没有绝对的优惠”这一点放在心里。如果一昧的去等所谓的最低价、去薅羊毛,倒是反而会成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羊。

节省的终极方法,是不花冤枉钱。不会因为便宜和自己的头脑一热去买本身不需要或者只有价格好看而没有根本质量的东西。毕竟就像“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乱花出去的钱,都要用吃土来还。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