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脱口秀大会》里的车间女孩赵晓卉吗?一个大学学机械,后来在广州的一家工厂车间里工作的女孩,登上了脱口秀的舞台。因为车间里的这份工作,让她的创作内容很耳目一新,也特别接地气,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而“车间女孩”这个词也伴随着她在网上被讨论着。有人关注薪资、关注工作环境,也有人关注婚恋情况等等。类似的话题在晓卉的脱口秀里也曾出现过。感兴趣的朋友在视频网站上搜索一下她的名字也可以观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卉的脱口秀里幽默又真实地展现了车间女孩的困扰。

01

貌打扮,不好看且没有女人味。没有office lady的漂亮妆容和高跟鞋,有的只是防砸鞋和安全帽,还有和姥爷60年代穿的一样的工服,妥妥的一个factory girl。

02

多女少,没有话语权。作为“车间一枝花”,上舞台表演节目、为车间拍宣传片、参加运动会等等事情的参与,没有选择权,领导也不会问自己的意愿。最后只能安慰自己,谁让自己是唯一的女生。

03

会标签,充满刻板印象。像女学生、女白领给人的印象,不是青春就是专业、干练,还会有甜甜的爱情。而对于女工人,往往都是能干,但是操劳、命苦。

这些困扰有实际工作上的压力,也有别人的眼光带来的压力。实际工作上的压力来源于传统制造业的工作特点,比如依赖人工劳力、工作环境差、需要理工科方面的人才等等,可以干这些工作的大部分都是男性,所以自然就会出现男多女少,男性主导话语权的现象。

而别人的眼光带来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制造业的工作特点,还来源于我们对女性固有的标签,比如温柔、漂亮、感性等等。这些特点都和工厂、车间给人的印象相违背。因此,我们下意识会觉得,女生不适合去车间工作,如果去了一定是为生活所迫。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是时候把这些固有的标签给撕去了

首先,很多制造企业现在都在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车间生产更需要技术型人才而不是人工劳动力,那么以往对于女性来说不符合的要求将越来越少,更多的岗位将对女性友好开放。同时,伴随着行业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女性要想走向这些技术岗位,也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好渠道。

其次,随着岗位要求的提高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会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外界评价的提高。像晓卉那样,因为“车间工人”这个身份在地铁里遭遇歧视眼光的尴尬境遇也将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女性,将会愿意去选择这个职业,并且为之感到自豪。

所以,从经济价值来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从社会价值来看,可以为女性创造更多未来的可能。与此同时,当我们撕去女性固有标签的时候,男性也将从相对应的标签中解脱。

正如晓卉在另一场脱口秀中说到的,她们车间唯一一个做了半永久纹眉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位男性工友。这一句调侃,体现的是我们对“性别标准”的宽容和重新定义。如果男生做半永久纹眉很好看,那么女生穿着工服,操作着机械设备,难道不是一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