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日照心脏病医院院长葛均波院士领衔团队,历经十余年科研攻关及临床研究随访,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XINSORB支架,于3月5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

这是我国最早开始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的第一例患者至今已完成5年随访。5年来,该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多次复查造影均显示原支架植入部位通畅,支架已几乎完全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均波院士与第一例接受XINSORB

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的患者

近期,XINSORB FIM研究已完成5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TLF发生率为13.3%,与同期国外的雅培Abbott BVS相当。考虑到XINSORB FIM研究开展时,并没有使用“PSP”优化植入技术,这一结果仍然是优秀的。5年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支架内血栓。XINSORB RCT研究已完成了4年随访,结果显示XINSORB支架TLF发生率为5.3%,MACE发生率为4.2%,ID-TLR发生率为4.8%,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0%。

该结果与传统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相当,与进口生物可吸收支架或金属支架的金标准相比也毫不逊色。

15年来,葛均波院士带领整个团队始终秉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迎难而上,刻苦攻关。

在XINSORB支架研发过程中,先后获得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创新基金的支持,总经费超过3000万。该项目培养了近10位硕士生和博士生。

迄今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杂志9篇。

在XINSORB支架上市前,葛均波院士也已带领团队开始了第二代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发,目前该支架已完成长期动物实验随访。

而XINSORB支架上市后,也将继续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

在谈及器械创新的愿景时,葛均波院士强调:“自主创新非常重要,有些人嫌弃自主创新研发时间长,经济效益显现慢,不如拿钱买西方国家的产品进行复制,便宜又省力,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我们鼓励吸收引进消化再创新,但是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否则将永远受制于别人。同时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通过协同创新去解决医学领域的技术难题。未来我们希望有很多的医生创新理念与企业合作, 产生一系列自主原创的高端医疗器械,造福更多的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照心脏病医院是按照JCI国际标准和国内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非营利性医院,青岛大学第十二临床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中心。全国医保联网定点医院。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担任院长。

医院以葛均波院士顶级心血管医疗团队为核心,同时全职聘用一批来自全国专业排名第五的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优秀骨干,共同组建了国内顶尖的“心血管团队”。

医院秉承“卓越医疗 倾心呵护”的理念,以提升国内医疗水准、培育卓越医护团队、为医生提供最佳执业平台为目标,致力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心脏和泛血管疾病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