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宝妈跟我抱怨,说自己记性差,读了育儿书籍,一会儿就忘了。

自己这样倒还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

孩子倒也不是不爱读书,但是读完一会儿就忘了。上课老师提问,考试的时候,总是答不上来。这就麻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如何破解呢?

其实这个很正常,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这跟人大脑的工作方式有关,记忆分为输入、存储、提取。

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成熟,海马区不够发达(主要负责记忆的区域),另外只有输入,没有存储和提取,当然记不住东西。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应该这样做。

1 编码记忆

孩子读书,不是只是死板地读一读,感受一下故事。

在读的时候要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而且读的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跟那个故事有关联,有相似之处?

当你想到关联后,就好像在原来的记忆库中又长出了一支树枝,并到了原来的知识体系中。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大脑对没有规律的、单独的信息最容易选择性忽略,比如告诉你:我今天中午吃了辣子鸡丁,你一下子就记住了。如果告诉你我的电话号码是:2985439572095095,你肯定记不住。

所以,问题和联想就是对记忆编码,与以往的知识建立联系,这样大脑会觉得:这条知识有用,我得记住,就不会忘了。

为啥认知科学家建议进行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就是这个道理。

2 多多提取

要想对已经学会的东西记得更牢,那就要多多提取。有研究表明,提取得越多记得越牢固。

怎么提取?会背一篇课文后,多多提问,时不时自己再背一下,或者考试一下。这都是提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考试、提问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当老师的都说:要想学得快,经常考一考。

考试就是记忆提取的过程。

3 写读书笔记

我读过的书,一般都不会忘,即使过了很久也能回忆起来。

这得益于我的一个习惯,我读完一本书,都会写读后感。会对这本书做个总结。

读到自己喜欢的片段,我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遍。注意是用自己的语言。

不要完全抄写书中的内容,这样记不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码,会记得更牢。

其实这也是编码记忆,加深理解。挺有效的。但孩子不一定能做到,因为很多孩子懒省事,这就要家长督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