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北部的苏丹,内战连年,可是在一些湿地和原始森林中,因其与世隔绝,成为苏丹的世外桃源。苏德沼泽便是这样一个所在。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密密麻麻地长满了整个沼泽。白尼罗河及其支流在沼泽地里冲刷出一个个圆形的水上草地,如睡莲的叶子般静静漂浮在水面。水流附近栖息着许多鸟类,它们怡然自得地在这片区域享受丰盛的食物。

每一片水上草地都盖着两三间枯黄的茅草屋,屋边搭晾着几件颜色鲜艳的衣物,时不时可以看到乘坐着狭窄小船进进出出的苏丹人。远处是连绵广阔的草原,白云镶嵌的湛蓝天空看起来分外高远,草地上羚羊水牛、大象等动物聚集成群,少则几十头、多则数百头,悠然自得地觅食玩耍。远处是连绵的沙山和低矮的树丛,一群白耳水玲在苏德沼泽的湖泊中饮水乘凉。它们与其他水玲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耳朵内侧和臀部呈奶白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德沼泽里最为壮观的种群是白耳水羚。每当苏丹旱季来临时,分散在北达科达州以北的白耳水羚,开始一路向南迁徙,聚集到苏德沼泽里。浩浩荡荡的白耳水羚组成少则数百只、多则数千只的群体。沼泽地水草丰茂,湛蓝清透的河流蜿蜒旋绕,奔跑的白耳水羚在这绿草清水间,绽放出绚烂的栗红色光华。

每年迁徙而来的白耳水羚多达80万头,它们铺展出长约80公里、宽约48公里的队伍,犹如一块流动的巨大红云,在苏德沼泽倾泻而下。白耳水羚是雄雄分居的动物。雌羚带着未满3周的孩子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因为它们对水源的需求非常大,每天至少要饮3次水。而雄羚对水源则没那么必须,所以它们]居住在相对较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繁殖李节时,一个种群的白耳水羚会开辟出直径约为200米的地区。每个地区又分成12-15个类似于圆形的小区域,一头雄白耳水羚占据一个区域。雄羚会在自己领地的边缘巡视,炫耀它们栗红色的身体、螺旋状的羚角、水白色的腹部和耳部,发出响亮的类似于口哨的声音,以此来吸引雌羚的注意。雄白耳水羚长着螺旋状向后弯的角,基本没有武器的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头白耳水羚的幼崽在一起觅食,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便停下动作警惕地打量四周。从三周大开始,家族里所有幼崽都要离开母亲,组成一个“托儿所”学习独立生活。事实上,它们的角只是“中看不中用”。最多,不过是在“勾引”雄羚时,像小白脸一样炫耀一番而已.....怀孕后,雌白耳水羚会自己离开,寻找一个干燥隐秘的地方藏身,直到孩子生下后的三周内都会躲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周后,一个群体的幼崽会组成一个个数量50头左右的“托儿所”,虽然这时候它们还是离不开母亲的哺育,但大多数时候是与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的。一年多后,“托儿所” 解散,成年后的幼崽就加入到雄性或者雌性的独立群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