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古树名木既是一部生态环境发展史,又是一册记载地方历史文化的线装书。它历经无数风雨、战乱和社会动荡,依然根深叶茂,绿意盎然地生长在水乡大地,无声地讲述神奇的传说和故事,见证兴化的悠久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跨越式发展,古树名木倍受社会关注,在政府部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之下,古树名木得到安全移植或立足原地生存,为兴化留下了宝贵财富。

与佛结缘菩提树

传说沙沟大士禅林庵开山祖师广善和尚,为了点化佛教徒“觉知法性的智慧”,亲手栽植一株菩提树,距今800多年。该树常绿乔木,叶呈细长的心型,植物学称“滴水叶尖”,果实坚硬圆珠状可制成精美佛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领省政府机关躲藏沙沟湖荡,大士禅林庵惨遭日寇狂轰烂炸被毁,古菩提树被弹片拦腰截断,僧人以河泥、稻草包裹,悉心照料。抗战胜利,古树根萌发新芽,奇迹般复活。磨难深重的古菩提树,见证了国民党国难当头,龟缩湖荡的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革”时,大士禅林庵被拆除,菩提树在群众保护下免遭厄运。1995年8月,原大士禅林庵第十一代传人九十高龄的性海师太,从台湾赶赴菩提树下顶礼膜拜、缅怀佛祖,捐资40多万元重建庵堂、保护古菩提树成为禅林盛事。

古菩提树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悉心保护,枝繁叶茂、葱葱郁郁,树高8米左右,直径三十多厘米,冠径约七八米。菩提树四季常青,夏花藏于叶腋,难见真面目,淡然幽香飘曳潮湿的禅意;秋果满树倒挂,风霜捻数着紫黑色佛珠,轻拂月色透明的梵音,让人想起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参禅悟法、修道成佛的故事。

近年,大士禅林庵的菩提树身份遭到质疑,有人认为是椴树或无患子,并非无道理。因为菩提树原产印度摩揭陀国,适宜生长南方酸性土壤和热带雨林地区。广善和尚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菩萨,种植外形酷似菩提树的椴树或无患子,尽在情理之中,正如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营造意境紫藤·广玉兰

清代咸丰年间,扬州盐商李小波在武安街兴建私家花园——李园,由于李园紧挨兴化老监狱的深院高墙,时常听到犯人的手铐脚镣声,甚为恐怖。为图吉利,破除不祥,李小波借鉴岭南派私家园林的“旱舟”和江南派“石舫”的风格,在古树紫藤、广玉兰旁边建造一座“沧浪画舫”即船厅,使阴沉的犯人镣铐声化解成船厅启锚或抛锚的铁链声。为了更加贴切主题,烘托氛围,主人独具匠心设立石柱,营造船厅系藤缆,停泊广玉兰绿荫之意境。

民间自古喜好种植紫藤。该树生长李园船厅西北角砖砌花坛,茎蔓长二三十米,树龄154年,二级保护树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风凛冽,紫藤的灰褐色藤干遒劲屈曲,盘石绕柱,缠墙附壁,宛若时而盘旋,时而飞舞的苍龙,显示昂首向天的不屈精神。倘若一场霜雪,则冰蛇蜿蜒,玉龙腾飞;春雨绵绵,枯藤朽蔓新芽萌动,鹅黄满树,似枯木逢生。转眼间,一簇簇紫花,一串串烂漫,似蝴蝶舞姿翩跹与百花媲美,晶莹露珠,顺着悬挂的花瓣流淌,暗香浮动。鸟雀嬉戏,相映成趣。正如李白《紫藤树》所言:“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春风流美人。”成熟的季节,饱满的豆荚,风雨中摇曳脱落,回报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藤南侧的广玉兰,常绿乔木,我国名贵观赏树木之一,叶片硕大肥厚呈长椭圆状,叶面深绿光泽油亮,叶背赭色。兴化随处可见几十年树龄的广玉兰,一般树干光滑,枝干平滑流畅。李园的广玉兰,树龄154年,二级保护树木。历经沧桑的广玉兰,高耸入云,遮天蔽日。主干粗壮呈褐黑色,裂痕经雨雪侵蚀深陷,树皮粗糙翻卷剥落,枝干遒曲刚劲古拙。五六月份,广玉兰的枝叶间挺立洁白的骨朵,清净高雅。一夜之间,花朵似白荷盛开,花瓣边缘晕染淡淡的绿色,花梗绒毛细密。广玉兰花远远看去犹如洁净素女,高不可攀,百米之外,清香浓郁。十月果实成熟,藏匿繁茂的枝叶里,又似隐居民间高士,难觅真容。

构建新景香橼树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准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伪科学”,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绝非南北变异。兴化市儒学广场的香橼树,其实就是枳。该树树龄150年。苏北常见丛生灌木香橼树,而乔木香橼树并不多见。其生长速度缓慢,枝干结实、简洁、利索,富有韧性,叶呈卵圆形,似庭院的小家碧玉;枝生硬刺,又让人感触到清高不可接近的傲气。绿色枝叶间的紫白色碎花,娇羞中若隐若现,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淡淡的清香,犹如缥缈的雨雾空中弥漫;金黄的果实摇曳秋风,舞蹈城市风姿,歌唱古城新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英武中路拆迁,这棵树生长在危房密布的居民杂院,树根四周遍布砖瓷瓦砾,若起土移栽易伤根系,难以成活。市建设规划部门做出惊人的决策,临时调整建设规划,在马路中央设立交通绿岛,为香橼树留一席之地。

多年以后,原址成了交通主干道,机动车川流不息,其尾气、噪音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加之交通安全诸因素,不再适宜香橼树的生长,市园林部门将之移至“中原才子”坊处,增添儒学广场的历史元素,构建新景观。

这棵香橼树本是土生土长百姓庭院,牵扯不上任何一位文人墨客、官宦名人,却能折射现代的人文气息,优化城市面貌,为城市交通、环保,保护古树名木起着楷模作用。

沙沟镇大士禅林庵有一棵灌木香橼树,至今约100多年历史。古树历尽沧桑,战乱期间屡次遭毁,后经庵中天根师太栽培护理,开花结果,相伴禅韵,永结佛缘。旧时寺庙喜植此树,皆因“橼”谐音缘,“香橼香橼,敬香结缘”。

仙鹤展翅黄杨树

市第一中学内的黄杨树,距今约151年历史,该树高12米。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名将陈十大是一位足智多谋,识时务之俊杰。他从深远的角度,剖析元末群雄争霸的形势,提议张士诚与朱元璋和解平分天下,遭到张士诚严辞拒绝之后,隐居祖籍兴化“关门陈”,移居儒学街后,亲手盆栽这株瓜子黄杨,依照枝干长势,精心修饰成仙鹤展翅造型,以抒胸怀大志,表达隐退民间不甘寂寞的心境。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黄杨树长势愈加旺盛,以至于花盆难以满足它的生长,主人恍然大悟,摔碎花盆移栽石雕花坛,然后甩袖出门为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世纪初,黄杨树原址陈八房古建筑群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古黄杨树得到市城建局高度重视,原址保护。听老人讲,黄杨树“仙鹤展翅”造型设计,历经数代陈氏后人的培育,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无论远望还是近观黄杨树,那头颈柔美,羽翼展翅欲飞的仙鹤形象栩栩如生。据专家考证,此树为全国最古老的“盆景黄杨王”。但随着时间推移,黄杨树疏于修剪打点,任其生长,目前造型全无,仅一古树而已。

兴化自古就有种植黄杨树避火灾的说法,在县城后街背巷的民宅深院,经常发现一些有了年头的黄杨树,这些树因其生长速度极慢,树形显得矮小,难以引人注目,在古树名木普查中最容易遗漏。

【来源:兴化新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