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接触过“积分管理”的实践者,都有一个疑问:“同样是为了衡量工作内容,积分管理和绩效管理有什么关联呢?”这就要从绩效的实践应用说起。

绩效管理起源于西方管理实践领域,是管理者与员工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对应职位的工作职责进行量化、价值化之后,形成的考核指标,用以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

从字面上理解“绩效”二字,所谓“绩”——是业绩,即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也就是岗位背景化;通过对岗位工作进行量化和价值化,让员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需要做什么;所谓绩效的“效”,即工作的效果,关注的是工作怎么做、做多少,让员工明确本职工作的方式和数量;可以看出“效”更能体现“行为”。

很多管理者在推行绩效的时候,都是自上而下地对目标进行分解、下放。从而造成企业重“绩”轻“效”的结果,这也就使得“积分”应运而生。

相对于绩效管理,积分管理有以下特征:

一、 相比关注考核指标的“绩效”,积分更重视员工的日常行为;可以说绩效关注的是结果,积分强调的是过程。尤其是临时性的工作,在积分管理中,更能促进任务的完成;

二、 相比绩效对员工无法达成的目标进行负面考核,积分更注重积极氛围的营造。在前期设置的时候,通过对工作过程和内容的细化、量化,采用“做了就加分”的奖励模式,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 相比绩效指标一定对应员工薪酬,积分不直接挂钩薪酬;而是通过透明、公开、排名、晋级、以及福利等方式,满足的是员工的精神需求。

可以说,积分不是钱,但比钱更有意义;建立积极、快乐的团队文化,将福利与奖励进行联动,这是积分管理的目标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