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声,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出生于江西的一个贫穷的村庄,生在贫困人家,从小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这一条出路,尽管父母贫困,但一直鼓励他的学习,正是由于见到了父母的贫困,孙金声一直发奋读书,励志改变家庭的命运,并在高考中以超录取线40分的成绩成为他们村里面的第一个大学生同时也是第一个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生毕业的孙金声,想继续出国深造,但当他面对昂贵的留学费用时,只好选择先工作后求学。这时新疆塔里木的“石油战”也开始了,孙金声为一展抱负,毅然加入了新疆油田工作,然而真实的油田对这个一直以来都只在实验室接触的研究生,丝毫没有眷顾。

到新疆参加工作不久,他就发现了现实的油田与实验室相差甚大,尤其是在打井技术上,我国缓慢的打井速度与美国人比起来差距太大,孙金声觉得中国人不应该比美国人慢,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快他就发现了美国人比中国人多了一个步骤,那就是美国人加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到钻井液中。

为了提高中国的钻井速度,孙金声提出和美国合作开发这个技术的申请,但对方的回复却是200万美元的合作费,高昂的合作费和民族情怀,孙金声决定自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后,孙金声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比美国更先进的技术,闻讯而来的美国像五年前的孙金声一样提出了合作的申请,不过被他严厉拒绝。

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收到了剑桥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为了能在新疆这块油田上有所成绩,他放弃了之前的想法去剑桥大学去学习,一直留在了新疆塔里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陆地上最深的一口井--莫深1井成了中国石油集团难啃的一块骨头,这时期正是我国石油基地的初步开发,国内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如果石油基地无法按期完工会产生无法估计的后果,这一次面对的国家出现的问题,他又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他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研发、日夜兼程,发明了一种能够抗240度高温的高密度钻井技术,确保了中国石油集团的按期完工,同时该发明的产生也为我国的钻井技术提高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出生贫困的家庭,有了成绩后仍然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孙金声时常鼓励中国农村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来改变命运,他时常想起当年自己因为学费差点上不起大学时是村里凑的200元钱,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成才后的他,经常资助家乡的贫困人口。

科研,在孙金声看来是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的,没有捷径、没有曲线,做科研的人需要沉得下来气、静得下来心、耐得住寂寞。

落后就要挨打,我国近代的发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够让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祖国的强大背后就是因为靠着像孙金声这样的科研人员存在,正是他们这些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热血帮助祖国实现了再次强大的梦想。也正是因为有了孙金声、钱三强、李四光、这样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发展而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我国才能够在短短的70年时间里成长为如今可以比肩美国的世界大国。

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中国的这些科学大师们,之所以能够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取得如此令世人惊叹的成绩,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都拥有着比较好的数学基础。众所周知,数学是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得到的学科,生活中小到路边做生意,大到精密武器的研制,这一切都是离不开数学的。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提起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我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他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他扎实的数学功底。而对于数学,他说兴趣很重要,他有一个很尊敬的数学老师,这个数学老师就是刘薰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振宁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一位叫刘薰宇写的书,看了后他爱不释手,书非常有趣,通俗易懂,看了他写的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我才知道什么是奇偶排列。

这位被杨振宁推崇的数学老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个人就是刘薰宇。

刘薰宇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曾在暨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还当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总编辑。而刘薰宇与普通教育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会讲故事,比如他讲的这个故事。

某个书生娶了一个富家千金,经常被老婆训。后来这个书生中了状元当了官,但他的老婆还是经常训他。他就跟他老婆说,我现在当了官,你怎么还训我。他的老婆机智的回答到:“亏你还是状元,连水涨船高的道理都不懂。你看,如果男人是当官的,生下来的女儿就是千金小姐,男人要是挑大粪的,生下来的女儿就是丫头。等她嫁人后,如果嫁的男人是大官,她就变成了官太太,如果嫁的是农户,那么她就变成了一个农妇。这就是数学上的函数,男人是x,女人是y,y总随x改变。

一个故事把函数讲得生动有趣,这样的例子在他的书中比比皆是。他一生论著颇丰,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正是读了他的书才喜欢上了数学,这其中除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外,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齐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民友也非常崇拜刘薰宇,他说他初一时学数学,那时的数学非常难,有很多的四则应用题,后来他看了刘薰宇的作品后,用他书中教得方法做题,非常容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以后,才逐渐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我国著名的画家丰子恺也很喜欢数学,但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直到中年后才接触到的刘薰宇的著作,他说刘薰宇写一篇,我就读一篇,他的文章非常有诱惑力,而诱惑我的就是他里面讲得故事,如果我能早点接触到刘薰宇的作品,我小时候绝对不会忽视这样一门非常有用的基础学科,为此,他懊悔不已。后来,他还专门为刘薰宇的著作写了一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