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影响会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好的父母会把自己当成好的榜样,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三观端正、有教养的人,而有的父母的行为却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个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一位男士改了自家的WiFi密码,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却遭到女邻居上门责问,这位女邻居指着男士,气愤地质问到:你改密码为嘛不通知我?男士感觉到奇怪:我改密码通知你干嘛?女邻居振振有词地回答:你耽误了我家孩子上网课,考不上清华你负得了责吗?

看到这个视频,有的网友表示:

头一次看见蹭网都蹭得理直气壮的,这样的素质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前途堪忧啊.

还有的网友说,

蹭了别人家的WiFi,不说谢谢,反而就这样理直气壮地质问别人,这个妈妈的教养到哪儿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教养,并不是指有多高的文化修养,而是基本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与文化教育程度无关。

而孩子有没有教养,和父母本身的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父母缺乏修养,孩子长久模仿后,会逐渐内化为不良品行。而有修养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也更有教养,人格发展更健全,处事更得当。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所说:“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因此,父母的修养决定孩子的教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父母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修养极好,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下变得十分有教养;如果父母暴躁粗鲁,没有涵养,孩子也很难有很好的教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养好的父母,孩子也会有教养。

朋友圈曾经被成都地铁上的一个小男孩刷屏。在成都的地铁2号线上,小男孩原本和妈妈一起坐在座位上,后来一位带宝宝的阿姨上车,小男孩主动让座给阿姨。妈妈太累打瞌睡,头抵在旁边的玻璃上,小男孩一边帮妈妈背包,一边把自己的手垫在妈妈的头和玻璃中间,好让妈妈睡得更舒服一些。

网友们看到后纷纷留言。有人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里小男孩的爸爸也一定是这样对妈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说,那些熊孩子的父母,别再为自己的孩子找借口了,这不是年龄小的问题,而是教养问题。

现如今,“熊孩子”一词十分流行。很多网友纷纷吐槽自己遇到的那些“熊孩子”。电影院里大喊大叫、到自己家里做客到处乱翻、乱扔垃圾……而这些熊孩子的父母,在面对别人指责自己的孩子时,总是为孩子找借口:“孩子小,不懂事。”“小孩子嘛,活泼好动是好事。”“小孩淘气,大了就好了……”

其实,哪有天生的熊孩子。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熊孩子的身后必然有熊家长。

有位母亲在网上发帖,说自己的孩子在餐厅吃饭,因为有点儿调皮就被打了一耳光,这位母亲愤怒地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男人,竟然对一个小孩子下手,太不要脸了!”

原来,这位母亲带着儿子去吃饭,儿子吃饭期间在饭店到处乱跑,几次去骚扰一桌吃螃蟹的客人,甚至还伸手去抓别人桌上的螃蟹。被螃蟹桌的客人把手甩开后,小男孩动手打了这桌客人,结果被打了一耳光。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一句孩子的自白,让人印象深刻:“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会照出父母的品性。做父母的,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和修养提升,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品格、修养、原则,以供孩子模仿和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意义重大。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一个有教养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有教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