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播以来,《安家》就凭借超高的话题度立刻问鼎当下在播电视剧口碑之首。在剧里,女主角房似锦的母亲,凭借一次次的奇葩行为令大批观众感到“深恶痛绝”。

回首近几年的国内电视剧市场,越来越多的作品企图从“原生家庭”处挖掘新意,折射现实。

那么,这种手法到底是有利于中国家庭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还是具有刻意丑化之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生家庭”弊端成影视作品大热话题

《安家》中,房似锦母亲潘贵雨的种种奇葩行为让观众们看得差点气出心梗,也在心中默默为房似锦的遭遇感到不平。

房似锦这个堪称“女流氓”般的母亲重男轻女思想尤为严重,刚出生就企图弄死自己女儿,亲手撕掉了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现如今有把女儿当作提款机一般的存在,甚至还私吞了爷爷的治病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心狠手辣又毫无人情味的母亲,必然再次成为了我国电视剧作品的一个经典角色,同时也让《安家》拥有了更高的话题度。

很多网友表示,看到房似锦的母亲,立刻就想到了这些年现实向电视剧中的各大“奇葩父母”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乐颂》中,樊胜美的母亲用樊胜美的钱给儿子补贴,父亲却一味采用沉默不发声的态度来选择逃避。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卖掉女儿房间,不给女儿上大学的钱,而父亲也同样窝囊自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随着“原生家庭”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抨击中国家庭的种种弊端。

《小欢喜》中,英子母亲望女成凤,逼迫女儿成为一个“学习机器”,最终让女儿被逼到自杀。

这些引起公愤的角色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电视剧大爆的原因之一,现实走向的剧情也让电视剧本身拥有了更高的讨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刻意丑化还是反映现实?

一方面,有的观众认为,原生家庭正是当下非常现实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也有观众表示质疑,这样一味采用“丑化”的手法,除了让大家在看剧的时候产生共鸣,似乎并不能帮助观众从中吸取教训。

刻意夸大后的原生父母的奇葩行为似乎只会让大家看到“丑恶”的一面,以致于封建的更封建,死板的更死板。就算前期有所误会,最终也会真相大白,告诉观众父母自有他们的苦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很早之前的传统影视文学中,制作方更喜欢去歌颂父亲母亲为子女的无私付出和奉献。

然而,近些年来的电视剧,却着笔刻画了很多原生家庭致命的弊端,而这些弊端也并不能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被原谅。

在这些作品里,母亲常常是强势极端又贪恋偏心的,父亲又常常是沉默无用又没主见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市剧父母就必须有问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纵观很多都市电视剧,其实也有很多父母形象很可爱。比如说《父母爱情》、《激情燃烧的岁月》、《虎妈猫爸》等等。

但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相比,似乎往往都是“假恶丑”更加受到大众关注。

因此,质疑的声音也同样合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丑恶原生父母”形象的出现,是否真的会让影视作品有“走偏”的迹象?

一味追求话题度,而增加观众对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真的可以通过影视剧实现自我反思吗?

这个话题必然是备受争议的。

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父母形象都是存在的。只是说这些影视作品选择从“丑恶”的一面出发,去制造更多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编剧在这个角度尽情着墨,也让观众身临其境得感受到主人公们随着剧情发展日益膨胀的情绪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加让人难忘。

同理,对丑恶人物的痛恨也往往比对美好人物的热爱更加深刻。

在这类塑造奇葩原生父母的影视作品里,无论是主角的坚强还是反派的扭曲,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成因。

而原生家庭的家庭必然是最致命也最简单粗暴的存在。编剧的意图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现实的手法去让更多的中国家庭反思问题,共同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电视剧也不只是说教的工具。

观众能从中领悟反思自然是让影视本身上升一个层次的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去过多苛求每个人都要从中去读出深意,再落实到行动。

是写实还是丑化,影视剧自有其自身的道理所在,我们也无需去过多揣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小编还想说,所谓原生家庭,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无法选择的。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也给予了我们成长的空间。

但是,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作为子女应该去试图理解父母的同时,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父母所作所为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父母当然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自我,坚守自我,不在父母的阴影下生活,也不一味苛责父母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