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周五,就到了24节气的春分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民间活动上,春分之后气温渐渐暖和,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春分也是古代帝王的春祭节日和祭祀庆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今天,春分日,有哪些老祖宗留下的古老民俗,能帮助我们在这一天,获取好运能量呢?

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逢春分那天,人们在田野中搜寻嫩绿春菜,采回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春,品尝春光,人们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簪花喝酒

春光无限好,自然少不了赏春踏青,吟诗作对,做花糕、酿花酒,赏花戴花,与春光共舞。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粘雀子是非嘴

旧时的农家,春分不仅要吃汤圆,还要把汤圆用细竹串起,放在野外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粘雀子嘴?

因为麻雀破坏庄稼,同时麻雀叽叽喳喳,嘴说是非,“粘雀子嘴”的习俗,也意为粘住是非嘴,一年开春,减少耗损,清清静静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风筝的样子各式各样,大家还会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祭拜神

春分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日活动,源于农耕民族对太阳的崇拜,春季耕种,农作物在太阳的照耀下,吸收光和热,孕育五谷生长。

祭日从周代开始,场所一般设在都城的郊区,由天子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祀,以求一年丰收,风调雨顺。

“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戌、壬年,皇帝亲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分节气这天,也是我们做好计划,一年工作逐步进入正常状态,准备大干一年的时候。

此时,普通人也别忘了利用节气的机会,好好为自己的运势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