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师徒互打机锋,看谁更自在解脱,徒弟最后一句话说透禅意 | 文 三只眼文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禅修行,是为求自在解脱,真正开悟而自在解脱的禅师,行走坐卧从来不拘小节,举手投足皆是禅。

法演禅师门下有个徒弟,也就是宋代著名的龙门清远禅师,因参破灶堕公案而开悟。清远禅师一生逍遥人间,时常幕天席地,融入红尘却不觉烦恼牵绊,胸襟广阔,事事随遇而安,他曾写下一首禅诗: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诗中可以看出,龙门禅师随遇而安的一颗禅心,无欲无求,心无所执,自在解脱。心在哪里,禅即在那里,禅之所在,心之所在。

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因身处锦绣之地而喜,也不会因身世飘零而悲,面对香臭善恶,禅心平淡,不起一丝差别心、分别心。所谓心净则国土净,五欲六尘都是解脱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赵州禅师与徒弟文偃禅师曾经有一段互打机锋的公案。一天,师徒二人对坐闲聊,禅师们聊天当然处处充满机锋,句句蕴含禅意。

赵州禅师说:徒弟啊,我最近悟出自己是一头驴。

文偃禅师答道:师傅,我就是驴屁股。

赵州禅师接着说:其实,我肯定自己是驴屁股中的粪。

文偃禅师一本正经地答道:徒弟我早已成为驴粪中的一条蛆。

赵州禅师随口便问:那,你在驴粪中做什么?

文偃禅师答道:在驴粪中避暑纳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徒二人的对话,听在凡夫耳中,不仅莫名其妙,更会觉得恶心不已,认为这对师徒是不是患了失心疯。实际上,赵州禅师师徒恰恰禅心朗朗,自在解脱,文偃禅师的最后一句话成为师徒二人机锋的关键,其中禅意呼之欲出。

禅师是看破世事无常,内心清净无分别的智者,即便身处凡夫眼中的世上最污秽之地,也同样有一颗平常逍遥之心。文偃禅师最后一句“在驴粪中避暑纳凉”的对答,颇得赵州禅师真传。只要内心安住,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可以欣然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除了包含苦乐、有无、顺逆、穷通,还包含许多用肉眼和执着心无法看到、无法感受到的禅意。随境安住,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只要能做到这四点,人人都能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