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对老师的印象一直觉得她们都很穷,当然,不是指现在。

小学的时候我有个特别要好的女同学,因为总去她家里玩,于是由她当老师的父母身上,推出了这个结论。

她家住在学校的宿舍,一个黑洞洞的教学楼后改造成的家属楼,一进去,两边就是长长的走廊,楼道两边都是各家厨房,一股浓重的油烟味。

每次去她家,我都紧紧拉着她的手,因为楼道里需要躲避的障碍物太多,她的家里也很简陋,除了她和她哥哥的上下铺,她父母的大床外,屋里的家具都是由学校的桌椅板凳组成的。

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她家用的电视还是黑白的。

即使这样,她父母给我的印象却特别好,懦雅中透着一股宁静,有一次我去找她,正看见她爸爸在用一台老式的英文打字机打材料。

打印机哒哒哒的声音伴着时不时换行发出的一声间隔,连同那个沉浸在打字中的侧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经久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发现,其实不只是老师很穷,有很多职业其实都看起来很穷,但实际上其实他们不该这么穷。

刚在报社工作时,我的总编是个姓王的陕西人,四十多岁,人长得着急,或者是因为我们那时候太年轻看谁都觉得像大叔,总觉得他是五十奔六十的老头儿。

那时候报社发展正是鼎盛时期,整版整版的广告,为了鼓舞士气,领导们没事儿就带我们这群小毛孩出去玩。

有一次老王头请我们去报社给他租的房子做客,老人家亲自下厨给我们做陕西的麻食,好不好吃我都忘了,但却真心觉得他过得简单。

老王头朴素,年薪不菲,但常年一件老头衫,一双老北京布鞋,手里一把折扇不分冬夏地在胸前摇,整身衣服从来不超过二百元,但他却是我们报社的灵魂人物。

每个选题都由他最终拍板,运筹帷幄之中,透着厚重的知识积淀,那时候是我们的男神。

这几年,我发现自己的对外物的要求也开始变得简单起来。许是年龄到了一定阶段,不再靠外在的招摇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特别是这两年,衣柜里开始常年很少更新了。

不是不喜欢,是真的想不起来,没这方面的欲求。

并不是说,中年女人开始堕落放弃了自我修整。而是,我认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更多的是向内寻求精神上的富足,而非外在的漂亮。

胖了几斤,白了几度,或是入了几个包买了几套傲娇品牌的化妆品,都留不住一个女人再美的容貌。更何况,美,由内生发,还真不是单单瘦几斤就能证明得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卿曾因诗词大会被引爆,说明普遍大众还是认同内在审美。

真正的优雅,不炫目,不华丽,是在淡然中平和处世,岁月中沉淀内心。

物质的生活,是能满足人的需要,却不能为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唯有淡泊知足,才能让我们获得恒长的快乐。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虽没有华服庄严,没有美食欲乐的享受,但是他不贪求,人品道德自然高贵。

淡泊无求的人,不会有嫉妒比较,不会与人对立争执,处人处事不会嚣张傲慢,凡事随遇而安。

晋代陶渊明甘于辞官隐居,悠然自得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耕读生活;唐代玄奘大师“言无名利,行绝虚浮”;近代弘一大师,一条毛巾用了几十年舍不得换,菜太咸了他也不嫌弃,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星云大师说“享有”比“拥有”更能得到宽广美好的人生视野。

好比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虽然不是我的,但是我可以遨游其间,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可以享受清风明月,可以关心身处的世界。

心中宝藏比有形财富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