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种被日军命名为“八九式掷弹筒”的武器引起了美军的注意。根据美军的调查,这种掷弹筒定型于1925年,并在1929年大量投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粗糙的武器给美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九式掷弹筒的错误使用方式:这名大兵的腿骨即将骨折

战后,美军反复对这种掷弹筒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八九式掷弹筒精度和杀伤力都相当不错,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新的低速榴弹发射系统来代替原来操作不便、精度不佳的22毫米枪榴弹。

改进弹药

1952年,美国陆军先是研制出了直径40mm的榴弹,这种榴弹弹头内有一枚预制破片球,当内部的高能炸药爆炸后可以产生大量的破片杀伤敌军。但是很快美军就发现,这种榴弹并不可靠,精度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要想达到理想的精度,必须要对榴弹进行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低压。药筒室那几个小孔至关重要

皮卡汀尼兵工厂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皮卡汀尼兵工厂设计给出的方案是“高低压”榴弹方案,即在发射药的存储室旁钻出六个泄气口,当发射这种榴弹时,装药室里是“高压区”,当火药燃气通过这六个泄气口进入弹壳内内的空间时就形成了“低压区”。这种设计有效降低了膛内压力,这意味着与之对应的发射系统拥有重量轻、声音小等优点。很快这种新型榴弹就定型了,在经过改进后,就诞生了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

M79成型

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定型之后,美军这才开始根据这种“高低压”榴弹开发专用的发射平台。很快春田兵工厂就设计出了好几种样机,当军方对这几种样机进行试验后,选中了其中的S-3方案。S-3方案的设计方案很有特点,采用撅把式装填,这种装填方式常见于老式猎枪,该方案在众多方案中因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脱颖而出。经过改进后,美国陆军将其定型为XM-79,在经过一系列更加复杂的测试后,1960年12月15日,XM79正式列装美国部队,并定型为M7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南越士兵和M79

很快,美军就将其投入了越南战争中。在越南战争中,M79表现极为优秀,它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小单位步兵的支援火力,并且有效填补了50米-400米的火力空白区。有经验的射手,可以在不用标尺,单凭感觉就能在400米的距离上粗略命中目标。

由于在越南丛林中发射榴弹时,出膛的榴弹很有能因树枝树叶的遮挡而提前引爆,因此美军很早就开始对M406榴弹进行了改进。在榴弹中加设了一道保险,这道保险的原理是根据榴弹出膛后自转的次数为准的,也就是说,在短距离内即便榴弹出膛并碰撞到了物体,也会因为自转次数不够而失效。只有在30米以外的距离上,出膛的榴弹才会爆炸,这种设计再次提高了M79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瞄准姿势

虽然在越南战争中,M79受到了美军的认可,但是一线作战的美军还是提出了这种武器的不足。因为M79本身就不轻,而且射手还要携带大量榴弹,因此M79射手并不能再携带一直步枪进行作战。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M79射手有时会在近距离遭遇敌人,此时M79射手只能依靠手枪来进行应急射击,而且当M79射手将配套榴弹用光后,就只能使用手枪进行作战了。

评价

这种反馈再次受到了美军的重视,这直接催生了后来的M203、M320下挂式榴弹发射器。越南战争结束后,M79开始退役,其中部分M79装备给国民警卫队,部分M79作为战余物资支援给了美国其他的盟友,剩下的则被封存进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地区出现的M79

不过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近几年的中东地区,人们又发现美军开始使用这种已经退役多年的榴弹发射器了。外界猜测称,美军的战争方式已经向反恐方面转型了,因此枪械也变得更加短小精悍,在这些枪械上安装下挂式枪榴弹会让它们变得非常沉重。另外,M79在精度和射程方面都强于M203等下挂榴弹发射器,在战情复杂的中东地区用于破障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79在越南

由于下挂式榴弹发射器的普及和单兵反坦克导弹的白菜化,M79已经退出了美军一线,但是在美国诸多盟友的军队中,还大量装备着这种武器。这意味着,这种武依然实是一种优秀的支援武器。

数据统计,截止1971年M79在美军中退役时,M79的产量就超过了350000具,但是由于有其他国家的厂商有生产许可(比如韩国大宇公司),所以M79目前的存世量依然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