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战期间,苏联空军和防空军执行过无数次的空中拦截任务,在特殊情况下,还出现过战斗机撞击入侵飞机的举动。例如1973年,苏军米格-21战斗机在叶利谢耶夫上尉驾驶下,由于机炮失灵,愤怒地撞击入侵领空的伊朗RF-4C侦察机,双方同归于尽。

但是在涌现这种英勇的事迹同时,也出现过毫无价值的撞击事件。这件事发生在1981年,苏联防空军的苏-15截击机竟去撞击一架走私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踪和背景都很诡异的走私飞机

1981年7月28日,苏联国土防空军部队接到地面雷达警报,一架大型空中目标闯入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领空。一架执行战备值班的苏-15截击机(北约称为“细嘴瓶”)迅速起飞,驾驶员为瓦伦丁·库利亚平上尉。

但是,苏联军方并不知道,这架大型飞机不是军用飞机,而是一架私营公司的四引擎螺旋桨运输机。这架加拿大生产的CL-44运输机,当时外壳涂有阿根廷航空公司的标志,但是这一切都是伪装。事实上,这架飞机正在为以色列和伊朗秘密运送军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架运输机背后隐藏的内幕十分蹊跷,当时伊朗正陷入两伊战争的苦战,急需武器的补充。但令人意外的是,伊朗军方竟然找上了表面上的死敌——以色列。要知道,伊朗当局在革命爆发后,就将以色列视为势不两立的敌人。但事实上,两国的深度军事交流拥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革命后依然保持了一些沟通管道。

这架CL-44运输机,执行的就是从以色列向伊朗秘密偷运武器的任务,当时这架飞机已在伊朗卸下货物,准备前往塞浦路斯。但是由于中途航向错误,CL-44运输机“意外”飞入了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领空。这些解释都是事后的一些官方说法,由于运输机乘员全部毙命,真相可能永远无法被揭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拿大制造的CL-44运输机,在1959年11月首飞,采用了四台罗尔斯·罗伊斯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速度6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8990公里。作为民用客机时,CL-44可搭载160名乘客,作为货机则可运送30吨货物。

执行拦截任务的苏-15,是苏联国土防空军专用的高速截击机,最大飞行速度2.3马赫,实用升限可达20000米,可携带4枚空空导弹(但没有固定机炮)。苏-15作为第二代战斗机,速度快,机动性好,飞行品质可靠,当时受到苏军飞行员的广泛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15截击机与走私飞机同归于尽

瓦伦丁·库利亚平上尉驾驶苏-15截击机,很快发现了空中的大型走私飞机。与此同时,CL-44运输机上的驾驶员也发现了苏军飞机,惊恐地发现自己犯下了巨大错误!

CL-44并不是一架普通的走私飞机,它背负着伊朗和以色列私下军火交易的巨大秘密,一旦曝光,对两国来说都是巨大丑闻。因此,心里有鬼的走私飞机拼命逃跑,但是笨拙的机体根本逃不过2.3倍音速的高速截击机。于是,CL-44运输机自作聪明地降低飞行速度,试图凭借螺旋桨飞机的低速性能,让自己降到苏-15的失速速度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L-44运输机的这个做法弄巧成拙,反而坐实了“图谋不轨”的居心,让库利亚平上尉下定决心击落它。但是,苏-15截击机只携带了K-98空空导弹(北约称AA-3“阿纳布”),该导弹主要用于中距拦截,最大射程比较远(30公里),但最小发射距离却需要1.5公里以上。此外,设计为拦截用途的苏-15同样受到“机炮无用论”的影响,没有安装固定机炮,只能携带23毫米的机炮吊舱,但这一次明显没有挂载这种近战装备。

当时,苏-15与CL-44的距离已经太近,而且走私飞机即将飞出领空,再加上苏-15速度无法慢于CL-44,没有时间拉开距离。因此,被走私飞机激怒,又无武器可用的库利亚平上尉,驾驶战机对准CL-44,一头撞了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15的机鼻撞到了运输机的垂直尾翼上,截击机的座舱玻璃粉碎,但是运输机受损不大,仍然在飞行。被气昏了的库利亚平上尉,驾驶18吨重的截击机第二次撞击60吨重的走私飞机,这回撞碎了CL-44右侧的水平尾翼。

第二次撞击,给两架飞机都造成了致命伤害。库利亚平上尉成功从苏-15上弹射跳伞,CL-44运输机则坠入了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境内,机上四名乘员(3名根廷人和一名英国人)全部在坠机中身亡。

事件发生后,苏联政府授予库利亚平上尉一枚红旗勋章,以表彰他的“英勇撞击”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尴尬的苏联国土防空

这次撞毁的CL-44,使苏-15截击机获得了服役史中的三个著名“战果”之一。除此之外,还有1978年4月苏-15击伤迫降一架韩国波音-707客机(11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里,有2人丧生),以及1983年9月苏-15击落一架韩国波音-747客机(导致269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丧生)。因此,苏-15背上了“客机杀手”的不名誉称号。

从苏联空军和防空军在历史上的几次拦截事件看,苏方国土防空体系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首要问题就是防空识别能力差,分不清美军侦察机和民用飞机的区别。其次,截击机性能和武器存在缺陷,1973年撞击RF-4C的米格-21,以及1981年撞击CL-44的苏-15,都出现了关键时刻“无可用武器”的尴尬场面,进而导致愤怒的飞行员做出牺牲式撞击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拦截CL-44的战例就是如此,苏-15飞行员在愤怒之下用高价值的截击机,去和一架走私飞机同归于尽。无论从战略价值,还是情报价值来看,击落这架走私飞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除非是完整地迫降,也许会揭开以色列和伊朗私下交易的丑闻。

苏-15连续击落民用客机,也导致苏联军方对自身防空系统产生了不自信。特别是击落韩国客机事件后,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苏联防空部门面对的类似空中入侵警报,开始畏首畏尾,不敢再贸然开火。

于是在1987年5月28日,发生了著名的“莫斯科红场事件”:联邦德国一名业余飞行员驾驶一架“塞斯纳”C-172小型飞机,突破苏联上千公里纵深的领空,大摇大摆地降落在莫斯科红场。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巨大的防空网竟然形同虚设,进一步损害了苏联的声誉,苏联国防部长和空军防卫总司令也因此下台。(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