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0后这批年轻人似乎很幸运,从小学开始就能够接触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了。自己小时候凌晨也会偷偷爬起来“偷菜”和“抢车位”。那时候哪怕还只能在手机里玩俄罗斯方块,也会玩上个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不愿意出去玩,不想玩玩具,每天只要没有作业,就只是上网聊天、打游戏,抱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总能听见妈妈那句:你再玩!我给你扔了!再玩你眼睛就瞎了!正处于叛逆期的我当然不会听话,但是为了避免挨骂,就把自己藏在被窝里半夜玩手机,那时候确实感觉很快乐,但是初中的排名却从年级前五十掉到了二百名以外,如今已经二十岁的我越来越近视,两只眼睛差了200多度。悔不该当初啊!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面对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父母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作为一个刚成为成年人不久的“孩子”,谈一谈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大概从有记忆以来,父母就很少在我身边,自己没有玩伴,所以一接触手机似乎打开新天地,再也停不下来!电子产品似乎填补了自己的“空虚”。到了青春期,更是如此。觉得以前父母没有严格地管自己,所以自己觉得不管自己怎么玩,爸妈也不应该管,我是大孩子了,我能做主了!所以父母一批评自己,自己的叛逆心理就开始作祟,就非要跟父母对着干,企图实现博弈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那批最先接触电子产品的年轻人渐渐为人父母,本身自己就很喜欢打游戏,平板、电脑、手机成了生活娱乐的标配,这对孩子产生了很强的影响。一方面,孩子缺乏陪伴就会把关注点转移到其他地方;另一方面,小孩具有很强的模仿行为。如此下去,如此下去,孩子们不再要求父母陪自己玩,父母也不会自觉地去管教孩子,最终可能使孩子越来越不习惯与人交流,患近视,成绩下降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的育儿专家李玫瑾女士曾在节目中提到自己的育儿经验,她认为面对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合理地安排时间。我想,各位父母读到这里,甚至还没有读到这篇文章时已经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管孩子,结合专家意见,笔者对于这件事有如下建议:

1、从小给孩子立规矩,什么时间玩,玩多久要事先说好,不能等到孩子十几岁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才开始说教,最后却弄得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学着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而不是第一句就吼就破口大骂,不仅让孩子畏惧自己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3、给孩子讲清楚,玩电子产品太多太久,会对他产生的影响,可以寻找道具给孩子模拟自己近视后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没有比他体验到的感受更起作用的方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手机,父母和孩子共同做一些益智型的游戏,一起画画等小活动会让孩子更主动地离开电子产品,也能使孩子性格变得更好,融洽家庭关系。

5、利用现有电子产品推出的“防沉迷”模式,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另外,一些隔辈的家长可能惯着孩子,一定要事先和其他家人达成一致意见,才好统一行动。(作者:mar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