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各行各业都猝不及防的受到或多或少的波及。从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异动也可以看出各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大小。

各大板块中,教育板块表现又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应对愈演愈烈的疫情,全国各省市相关部门均作出学校延迟开学的通知,多地线下培训机构也暂时停课。

上海市教委通知3月份起,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学生不到校。同时,疫情期间,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工作。

据统计,线下教育机构寒假一个月的营收可以占到全年营收的 30%,而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极有可能使老客户“退费”流失,即使是未退费的客户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很难续费。

此外,虽然有些企业尝试将线下课堂转移或导流至线上,但转移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新东方等大型教育企业早早布局线上教育外,一般专注于线下教育的机构,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因线上系统准备并不充分,老师大部分没有在线授课经验,学生对网课的不适应带来的学习效果不佳等等,也极有可能带来退费的风险。

基于此,线下教育行业面临的涉及退费的法律相关问题如何处理?

01

因疫情导致教育机构无法开课的,学生和家长可否以不可抗力要求退费?

答:一般情形下不可以。

虽然疫情的发生属于不可抗力,但解除合同的前提是“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在疫情结束之后,可以恢复正常教学,履行合同义务。因此,合同目的不是无法实现,只是需要延后实现。

但如果是时间刚好在疫情期间的游学等,可以视为“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此种情形下是可以进行解除的。

02

疫情开始前已全额缴费,但因疫情无法开课的,学生及家长一方可否要求全额退费?

答:此种情形存在一定争议。

一是认为应当全额退费;二是认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退费(不利于消费者的,无效;有利于消费者的,遵守执行),合同没有约定应当全额退费。因此,对该类问题的处理,需根据案件综合判定。建议必要情况律师及时对应处理。

03

教育机构能否直接将“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

答:不可以。

教育机构将“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是对培训合同的变更,根据《合同法》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教育机构要想更改教学方式需征得家长的理解和同意。

04

学生一方是否可以在疫情结束后再支付培训费?

答:一般不可以。

由于支付方式的多样性,疫情的发生并不会影响付款义务的履行,学生一方应支付培训费。如果属于受疫情影响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学生一方有权不支付尚未支付的培训费,但应当书面通知教育培训机构解除合同。

05

疫情结束后,学生及家长担心疫情感染,不愿意参加培训,是否可以据此要求全额退费?

答:不可以。

此种情况属于学生及家长的个人原因,无权据此要求解除合同,全额退费。

对于教育培训合同这种有较强人身性的,如果学生一方实在不愿履行,教育机构可以考虑解除合同,退还尚未发生的培训费。但这种情形属于学生一方违约,应按合同约定向教育机构支付违约金。

最后,对于教育企业来讲,如何应对退费的压力呢?

01 整体方面:及时寻找专业人士审查合同中的退费条款、不可抗力条款。

02 产品方面:坚持口碑第一。不要为耗费课程,仓促盲目改线上,造成不佳的客户体验。

03 运营方面:做好家长情绪管理,防止大面积退费,提升客户忠诚度。通过线上,做一些班级群内打卡,互助,复习来保持客户黏度,做服务。

04 发展模式:尝试OMO(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OMO(线上线下融合)本身是教育行业发展战的趋势。对于很多线下教育机构来说,如果能够开放平台,吸引和容纳更多的线上优质资源进入,并以学校为单位辐射线下用户,这样的融合形态双方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05 资金方面:对于现金流的紧张,企业可以寻求股东融资,或者可以采取,员工入股,变成合伙人制;或者寻找银行支持、提前收回应收款项、延期支付应付款项、申请政府补贴等方式,尽快摆脱现金流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对于线下教育机构来讲,此次疫情是否会导致教育行业线上化和IP化会逐渐成为主流,是否会使线下重资产的体验式教学往线上转移等都是未知的。

在线教育仍停留在大规模广告营销的流量战中,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疫情下的新参与者都有可能继续加大对流量的投入,激化原有的竞争态势,这无疑给众多盈利前景不明朗的线上教育行业带来成本压力。

因此是否转型?如何转型?如何走好未来的发展之路?也是值得线下教育机构深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