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期间,孩子居家上课,妈妈们疯了一半,我天天一边吐槽一边哈哈笑着活过来,跟他继续战斗;闺蜜和朋友们偶尔也发来一些段子、文章,譬如什么“只要没被孩子气死,你干什么都能成功”之类的,大家抱团取暖:总会熬过去。

所以,综艺节目里看到明星们讲居家带孩子的片段,我还是有点好奇的,他们是不是也一样?

《天天向上》做了一期节目,邀请章龄之(艺人,老公陈龙是演员)和黄觉夫妇讲居家育儿的事情,我看的是节目片段,两边我都看了一下。

章龄之像是大部分妈妈们采用的方式,一边当妈一边当老师,“妈妈老师型选手”。因为丈夫春节前就外出拍戏没回来,这两个多月都是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七八岁,一个五六岁的样子,都是调皮的时候),手忙脚乱可想而知,因为害怕孩子学习会落下,所以她不但陪着上网课,还提前找资料、备课,给孩子做辅导——讲真,比我做得都多。她说的确是很累,筋疲力尽,但同时呢,又感慨总算是“熬过来了”。

黄觉家也是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他和妻子麦子一起在家里带。麦子说最开始也是想让孩子上网课,但是黄觉说服了她,一个是“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全都朝夕相处的日子,要好好享受,一辈子难得有这样的时候”,还有呢他问麦子“你希望你的孩子像你小时候那样吗”……最终,他们家是拒绝网课的,就是玩。黄觉夫妇大概就是“朋友型父母”选手。

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关于这两种教育理念的话题纷纷上了热搜,还有人搞了投票:你是赞同章龄之的育儿观念,还是觉得黄觉家重视素质教育的方式更好?

网友们吵成一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没有绝对的对错。

教育孩子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用同一套模式去管不同的孩子才是最可怕的。

第二,太多人喜欢好为人师了,而且只要是跟自己的想法不同就会吵吵,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看到黄觉家放养孩子替人家操心,哎哟这样能行吗,学习不好上得了大学吗?看到章龄之亲力亲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人拿着大棒就出来了:你这样耽误了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责任就是玩,你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他想做什么人,让他去做!

有趣的是,很多人——我猜测,可能年轻人居多,他们大都认为章龄之那一套教育理念是“过时的”,应该像黄觉那样让孩子自由地玩,尽情地享受童年,素质教育才是未来之道。

不过,很多人选择性规避了一个问题,当那些人大喊“素质教育万岁”、“尊重孩子天性”甚至认为让孩子上网课做作业就是万恶之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有黄觉家的物质条件吗?

直白一点,大部分明星的收入比普通人高得不止一点半点,一年的收入可能是上班族十年甚至半辈子的数字,物质基础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说白了,大家不在同一个阶层。

当小老百姓还在为一套学区房费劲脑汁,为了孩子能上个稍微好点点的学校而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可能上的是国际学校,有最好的师资,从小就是双语教育,六七岁就可以流利地跟老外对话,除了孩子聪明之外,难道不是因为大家起点不同?

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呢?一节英语课一两百,一年下来好几万,而且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效果相比国际学校又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你拿什么比?

木村拓哉的大女儿前两天刚刚宣布出道,而之前她妹妹已经以模特的身份已经风靡时尚圈了,这些星二代拥有的平台和资源,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无法企及的。有天赋,有资源,有物质基础,若是再加上一点努力,直接就把同龄人甩出了几条街。田亮的女儿森碟要打网球,就能请到世界冠军休伊特指导,这是什么概念?

在学明星们崇尚素质教育让孩子尽情玩耍享受时光的时候,很多人是否也想一想,孩子以后安身立命的能力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轻松快乐,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读书可能是孩子最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的方式。

阶层跨越很难,但至少,通过拼命读书,有足够好的成绩去挑大学挑专业,让自己可以游刃有余一点,而不至于被生活挑来拣去。

更何况,努力学习跟素质教育根本不是对立的。

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兴趣爱好,去年清华大学的“神仙打架”的评比中,我们知道很多优秀出色的孩子,不光成绩好,他们体育、音乐等各种特长也很多。

重要的是,哪条路才是你孩子安身立命的本钱?!

写到这里,想起来前几天因为口罩诈骗被判刑的那个小爱豆,姐姐在他被抓之后曾经在微博发文道歉,也说了弟弟被星探挖掘签约某公司当练习生之后,她打工支持弟弟,盼着他能够改变贫困的家境。她感慨说,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当明星太难了。

一方面是你没有那么多钱烧,第二是你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后台。现在越来越多星二代、富二代加入这个行列,跟这些练习生们同台比拼,谁胜算更大?

我很同意那句话,高考制度虽然有各种弊端,但是它已经是最大化的公平竞争了,它让更多寒门子弟有着改变人生的机会,当然也让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积攒安身立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我跟克莱德先生也略有争执,他偏“无为而治”,寄希望于“有一天他会自己开窍”;而我呢,则偏向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会更轻松”。

我总认为,“教育”这个词很浅显的意思就是“不但要养育,而且要教导”,你需要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他方法,给他指导,当然,努力全靠他自己。

也因此,当父亲的都心大如斗,躺在白日梦着等“有一天”的到来;而做母亲的心细如发,她们总会试图递给孩子一根拐杖,一个方向,指引孩子发现自己的道路。

去年有个新闻报道,有个很优秀对男生被清华提前录取,爸爸接受采访说的什么呢?孩子学习主动性很强,他们不需要操心。

羡慕吧?

爸爸接下来还有一句话:孩子四年级之前,自己亲力亲为,给孩子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从四年级之后就放手了。

你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飞翔,前提时,你得给年纪尚小、没有自制力和判断力足够的孩子足够的支持,做他们的后盾,有时候还需要当他们的左膀右臂。

谁不想当孩子的朋友啊,带他吃喝,陪他玩乐。但是在在做些的同时,我们还是他们的父母,放养或者素质教育不等于放弃父母的责任,听之任之,随他去。

我们既要跟他们享受快乐时光,又要教给他们自理能力和独立意志,为他们以后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做准备。

尊重孩子的选择?

前提是,你得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且为之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