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瘟疫抗争的历史。

近期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发生以来,中西医发挥各自优势,全力阻击、防控疫情,其中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的作用有目共睹。

“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在3月1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

据李昱介绍,在此次抗疫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近5000人来自中医药系统,全国有97个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病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也达到了91.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药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抗击疫情整个过程中,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光熙谈到了用古方人参败毒散,半副药就使武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退热的临床案例。

2月1日,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通过网络求助找到了李光熙。这名患者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当时已发热9日,退热药用了退,退了又热,体温经常徘徊在38.5℃以上,2月1日最高体温39.1℃,心率101次/分,在吸氧浓度5L/min下指端氧饱和度只有87%(正常人至少在95%以上),自觉腹部发热,一动就咳喘得厉害,夜间有1-2次水样便,起夜4-5次。

根据病情,李光熙为他开了处方人参败毒散。方药如下: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5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芎15g、人参15g、茯苓20g、甘草6g、鸡内金20g、海螵蛸20g、薄荷6g、生姜3片,黄芩10g,半夏9g,黄连8g(当地病房没有人参,用了人参叶)。令其频服,3-4次/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预计病人两日左右热势可退,出乎意料的是,半副药下去,病人热退身静。”李光熙说,“本来对于西医来讲已入困局的病人就这样走出来了。服用此方后最主要的特点是出汗,自然邪随汗出,剩下的就是慢慢调养了。现在,这名病患已经痊愈出院。”

这名患者一家4口感染了新冠肺炎,在服用中药后,他们的体温均恢复正常。

“中药救了我的命,救了我们全家的命!”第一次喝中药的这名患者充满感激地说。

在谈到为何会想到用人参败毒散时,李光熙表示,一是源于古人记载,清代名医余霖虽然自创了清瘟败毒饮,但他更为推崇的是这个人参败毒散,称此方为治疗瘟疫的第一方。第二就是临床感觉,“在武汉一线奋战的广安门医院医疗队边主任仔细地跟我讲了病情,尤其他说的 ‘病人如百草枯一样,本来还好,慢慢就不行了’这句话给了我很大提醒,这是寒湿内陷的典型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显示,人参败毒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谓此方可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

据《医方集解》记载,明代嘉靖己未(1559 年)、万历己卯(1579 年)、崇祯辛巳(1641 年)、壬午(1642 年)等年份瘟疫大面积流行,应用此方,“服者尽效”,“全活甚众”。

清代名医喻昌推此方为治疫第一方,他认为:“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百千万亿。”并说:“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医门法律·三气门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要多寻古人抗瘟疫的成功经验,在临床中摸索尝试。尤其在发病初期,通过汗法散邪外出,防止邪气内陷很可能是此次辨证与抗疫的关键。”李光熙表示,仅他接触到用人参败毒散成功退热的病例就有20多例,基本上吃了一副后,热慢慢就退了。

通过此次在隔离区中实践应用‘人参败毒散加减’后,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在新发传染病领域的重要性,辨证论治,简便廉验,早期应用,能阻断疫情病势,在做好隔离的基础上,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甚至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参败毒散是经典名方,在驱散外邪的同时能增强自身抗病毒能力,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妇女、小儿等体质虚弱者,是预防及治疗流感及感冒的理想药物。但生产厂家在国内却几乎没有,健康元药业集团人参败毒胶囊(正源丹)是为数不多的产品之一。专家建议流感优先选择人参败毒散,可以作为预防、治疗的居家常备药。不过,在流感进一步确诊以后必须遵守医嘱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人参败毒散外,还有许多其他经典名方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如李光熙所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不但要参与,而且要早参与,深入地参与。

《光明日报》3月13日刊登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实行了隔离点集中中医药干预,到2月6日,这个确诊率就下降到30%多,到3月5日,就只有3%了。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药早期干预的效果。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两组数据:

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应急专项,对10个省市1261名服用“清肺排毒汤”的患者临床观察显示,没有1例轻型患者转为重型,没有1例普通型患者转为危重型。

二是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了564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轻型和普通型的,也同样没有1例转为重型和危重型。

“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退高热、促进渗出吸收、提高氧合水平、降低肺纤维化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李昱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而在疫情救治中,中医药不能缺位。

“抗击疫情既需要发挥好现代医学的作用,同时也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精华,勤究古方,守正创新。”李光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