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3日,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利率期权业务。上线首日,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等在内的111家金融机构或产品成为首批期权入市参与者。首日共计成交利率期权交易154笔、合计金额127.8亿元,35家金融机构完成报价交易。

利率期权是一种与利率变化挂钩的期权产品,它是一项管理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由于利率期权具有灵活、非线性的特征,市场参与者通过买入利率期权,可获得利率朝不利方向变动时保护的权利。在现有利率互换、债券远期等利率衍生产品序列中,它的推出是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

此次推出的利率期权产品挂钩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包括利率互换期权和利率上下限期权。

业内人士指出,利率期权产品有力地补充了现有利率衍生品序列,在LPR改革进程中推出LPR利率期权业务有助于金融机构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

利率期权产品,有助于对冲和管理利率风险。

此前LPR报价一直紧跟基准利率,存在感较低,这使得挂钩LPR的利率互换(IRS)缺少用武之地,也鲜有人问津。

LPR新机制诞生后,MLF(中期借贷便利)成为LPR锚定基准利率,将使LPR报价相比以前浮动的频率和幅度更大,并且更多金融机构将改用LPR报价。因此理论上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会更大,使企业和金融机构有对冲利率波动、锁定利率风险的意愿。

江海证券

“我国利率‘换锚’激发了企业和银行进行自身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江海证券认为,利率期权业务的推出使利率衍生品交易品种更加丰富,有助于带动原本不活跃的LPR利率互换交易,使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激发利率互换市场活力。

本次推出的利率期权种类为欧式期权,产品挂钩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品种包括利率互换期权、利率上下限期权等产品。上线首日,35家金融机构完成报价交易,共计成交利率期权交易154笔,合计金额127.8亿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二部李梅静

交易中心将为利率期权提供包括询价、点击成交等多种报价方式在内的交易全流程及定价估值服务,并统一组织利率衍生品市场活跃机构为利率期权市场提供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定价基准。

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服务实体更加有力。

按照国际市场经验,利率期权是利率互换、国债期货之外,最为重要的利率衍生产品。

中国银行表示,人民币利率互换期权交易的正式推出,也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利用人民币利率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精细化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首日启动会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普遍表示,银行间市场新增利率期权产品不仅有利金融机构进行LPR利率风险管理,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商业银行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同时,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将推进向境外机构、企业客户提供LPR利率期权交易服务等工作,帮助企业应对存量或增量LPR贷款对应的利率波动风险。

汇丰中国副行长张劲秋

“在新的LPR形成机制下,利率期权作为非线性衍生品工具,能够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平抑利率波动风险,同时对提升利率互换市场的活跃度也有着积极作用。”汇丰中国副行长兼环球资本市场联席总监张劲秋预计,未来银行间市场利率期权的交易量将逐步上升,这能为企业管理利率风险提供更好的定价参考。

长远来看,利率类衍生品市场的扩容,将进一步加速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此时推出LPR利率期权正当其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在启动会上致辞指出,挂钩LPR的利率衍生品可以使银行间市场与企业客盘有效协同,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下一步,交易中心将配合LPR改革,引导、协助银行类机构,尤其是银行资负部门、中小银行参与利率衍生品市场,帮助企业客户管理贷款利率风险。

为鼓励市场发展,利率期权业务运行前两年交易中心将暂免利率期权的交易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