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让人铭记于心的一年,过去两个月至今,一场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战役,涌现了许多打动人心的故事,每一位抗疫人员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用责任书写着伟大。目前蚌埠市确诊病例全部清零,连续20多天无新增病例,在全市的努力下,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医护工作者。蚌房网满怀敬意采访到了伟大的抗疫战士、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美逆行者——蚌埠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的范珊珊。

考虑到尽量降低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打扰,本次采访采用的是电话连线的方式。这是一次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几度哽咽的难忘过程。记者有限的文笔或许难以传递最真、最动人的瞬间,但我们仍想表达这份对白衣天使的敬重,也希望将抗疫英雄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中的 范珊珊)

主动请战 毫不犹豫按下“红手印”!

2020年的春节开始,全国突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当患者被隔离,当普通人带上口罩,纷纷回到家中避免外出时,有这样一群人用一纸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毫不犹豫的选择“逆行”。

“我们全部写了请战书,签字按手印,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线、主动请战援鄂,没有哪一个医生、护士说,我孩子太小我去不了,或者是说我家里有什么困难不方便去。”范珊珊说,当时觉得特别感动,没有一个人认怂,每个人都带着滚烫的心准备上战场。

递上请战书后,范珊珊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随时出发湖北的准备。“我们都很想第一批上战场,在等待医院安排结果的时候,我就提前和家里人说孩子我就不回去看了,因为我爱人是人民警察,已经前往了抗疫一线。我的父母都已经70岁了,不会网上采购生活物资,所以我就委托邻居帮忙采购家中的生活物资,特殊时期大家更是互相帮助。包括我在内的医护同事们,大家都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我把需要带的东西都打包好了,做好了拎着行李箱立马就能出发的准备。因为蚌埠的疫情也开始严重,援鄂暂时不需要我们去,留下来把蚌埠的疫情控制住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哪里需要他/她们,他/她们都会以血肉之躯,筑起最坚固的堡垒。无论是去援鄂还是坚守在蚌埠,他/她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是防护服下最美的天使。

携手抗疫 每一次感动都是新的力量

在蚌埠的抗疫一线,范珊珊负责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承担着大量的筛查工作,发现有疑似病例就要收在留观病房观察。疫情防控中,发热门诊筛查是一道重要防线,守好这道疫情防控重要前线并不轻松。

“不是所有的发热病人都是新冠肺炎,筛查的工作量大,而且一开始我们医护人员也比较少,后来其他医院支援队到达,我们的工作压力明显就轻多了,也特别的感动,这份感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力量,让我觉得不是我一个人、不是我们一家医院在战斗。原本可能完全不认识的医护工作者,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最亲密的战友,互相打气、携手战斗。”

范珊珊还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同学的故事:“作为二附院一名呼吸专业的医生,当她得知自己的援鄂申请没有被批准,就立即给我打电话。了解到支援我们蚌埠传染病医院也有二附院的名额,她就特别坚定的说‘不让我去援鄂,就一定得让我去传染病医院’!说完她就直接挂了电话去请战,最后她如愿来到了我们医院的隔离病房。很牛,我的同学真的很牛,很感动。”说到这里,范珊珊短暂沉默,虽然电话采访看不到她的面容,但哽咽的语气和颤抖的声音足以表明那份对老同学的敬佩和感动。

主动请战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的坚定和“执拗”,是医者仁心最直接的诠释。“救死扶伤永远是医者的责任和使命”,这句话或许我们都听过无数遍,慢慢的,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医护工作者的奉献似乎就成了理所应当。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会累、会受伤、可能会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自己孩子依靠的父母,也是父母心中最疼爱的孩子。倾听范珊珊讲述身边医护看似平凡而又伟大故事,就像一次次心灵的洗礼,让人浑身充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中的 范珊珊)

无怨无悔 甘做抗疫“逆行者”

虽然每一位逆行者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正式进入“战斗”状态,困难远比想象的多。

“不管是在隔离病房还是发热门诊,每个人都很辛苦,一个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戴着尿不湿进去,我们想尽量的节省出时间、节约防护服,因为当时这个医疗物资是非常紧缺的。”明明在说着这些自己亲历的很困难、很辛苦的事情,但范珊珊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疲惫和不满,反而是充满了坚定、自信、勇敢和无怨无悔。

“第一批次进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带口罩的时间最长,摘下口罩脸上全是压痕,有的鼻梁上和耳后也烂了,然后没办法,我们只能在鼻梁和耳后贴上水体胶保护”。听着这些讲述,电话这头的我们心疼的鼻子发酸。没有不爱惜面容的女性,但穿上战衣她们就是战士,为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在战斗!

我没有继续追问范珊珊她和她的战友们是如何做到克服这一切困难还能保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毕竟,早在写下请战书的那一刻,他/她们连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了,又何惧困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蚌埠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 范珊珊)

疫情无情 挡不住人间真情

提及抗疫期间最难忘的感受之一,范珊珊说:人间情。

“我接诊的其中一位疑似病人是一位瘫痪在床的80多岁的老太太,一直全程跟着照顾她的是她的儿子,她儿子也有50多岁了而且一直拄着双拐行动也不是很方便,我们告知他他的母亲有可能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如果他一起跟着进来的话是可能有风险的,也要被隔离。但是他毫不犹豫的说一定要照顾自己的母亲,而且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坚决不放弃。他这份孝心和对家人对母亲的守护很令人动容。”

这对母子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家人之间的真情,同时,病人以及病人陪护家人对医护工作者的关心和理解也让范珊珊很感动。她说:“虽然我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战友之间的关怀和病人对我们的感谢却很温暖,疫情挡不住人间真情。前面说到这位老太太她儿子行动不是很方便,需要我们帮忙打开水,他就特别客气的说给我们添麻烦了,感谢我们的帮忙,很理解我们的不易,听到他这么说我觉得特别暖心,大家互相理解和互帮互助真的很美好。”

有人说,作为医护工作者,见多了生死会不会比常人冷漠。但是,范珊珊上面这段经历的介绍,却让我觉得,她比常人见证了更多的人间真情,并且在见证了这么多之后,还依然会被这份平凡的人间真情触动,她有着比常人更热烈的人性美。疫情,挡不住人间情,也让我们发现人性美。

放下小家 守护大家 疫情结束最想带孩子去看望婆婆

最近很多人热议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朋友圈里有人说最想摘掉口罩去吃一顿烧烤,有人说最想去公园里放风筝奔跑……

采访最后,我们也问了范珊珊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听到答案后,我们沉默了许久。

“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带着孩子去看看望孩子的奶奶(我的婆婆)。因为孩子爸爸是一名警察,也战斗在抗疫一线,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天没有回家了,疫情爆发后孩子一直都是跟着姥姥、姥爷生活。而我婆婆今年一月二日才做的肺癌手术,目前在安徽省立医院做化疗,两次化疗我们都没在婆婆身边,我对我婆婆挺愧疚的,我们担心着她的病情却没办法陪护,她也在担心我们,希望一切都尽快好起来,我们都健康安全的实现最想做的事情。”

疫情之下,一个人是那么渺小,但又可以那么伟大。舍“小家”,为“大家”,正是抗疫英雄们默默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我们才能更快的去拥抱春天。

疫情无情,人间大爱。

谢谢所有医护工作者和所有抗疫人员,谢谢你们的坚守,谢谢你们的付出!

文:蚌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