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末重臣李鸿章所创建的淮军,毫无疑问是大清朝当时最精锐的军队。后来的北洋新军,就脱胎于淮军。只是,大清朝如此精锐的军队,在日本陆军面前,却是不堪一击,屡战屡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淮军的战绩如此不堪呢?

很长一段时间,在我们的印象中,都觉得应该是淮军的武器装备过于落后所导致。淮军在面对装备有火枪、火炮的日军时,只能挥舞着马刀,手持长矛等落后的冷兵器,或者简陋的鸟铳等火器,拼命的冲锋。然后,一批批的倒在敌人的枪弹之下。

而实际上,还真不是这个情况。

淮军拥有当时世界上,由英、德、美、比利时、奥地利等国所研发的,最先进的枪、炮。

淮军不仅仅装备有单发步枪,如单响毛瑟枪、林明顿后膛枪等等;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栓动连珠快枪,如十响、十三响连珠毛瑟枪、斯宾塞连珠枪等等。所谓的连珠快枪,即具有储弹器,类似现在手动步枪上弹方式,在当时是绝对的速射枪。另外,步兵还装备有加特林机枪、马克沁机枪。骑兵还装备有各种型号的马枪。

同时,淮军还装配有克虏伯炮、奥地利快炮,以及其他各式大小快炮,用的弹药也是类似于现代榴弹的开花弹。

当时,美国人称北洋海军世界前三,陆军也在世界前五之列。清朝的大臣们,也是洋洋自得,向朝廷奏报:“大清快枪快跑之多,甲乎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不承认,当时的清军的确如此,装备有众多的先进武器。只是,打仗不仅仅靠优质武器及其数量,还有很多其他的要素。而包括淮军在内的清军,仅仅是“一支拥有世界先进武器装备的古代军队”!

淮军面对日本陆军,作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一支古代军队”,在跟“一支现代军队”作战。

之所以称淮军是一支古代军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淮军缺乏训练有素的军官群体,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

有句俗话,叫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淮军就是如此。

淮军的士兵,在作战之前,通常都会受到比较现代化的训练。李鸿章曾经聘请英国军官训练过会字营,请法国军官训练过庞字营。后来,因为担心军队会被洋人控制,则采取了聘请洋人为教习的方式。

淮军中的这些洋教习,不仅仅教授士兵射击、开炮的方法,还会教授西方先进的战阵。所以,淮军中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基本素质还是具备的。

重点来了。洋教官知道作战的时候怎么指挥士兵布阵,如何让士兵防御、进攻。可是,淮军中的将领不知道。而日军当时已经建立有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当时的淮军将领,不要说上军校了,识字的都很少,打仗的经验全是从与太平军、捻军作战中得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指挥作战的中下级军官,恰恰是作战时的中枢、核心,他们指挥不利,就很难取胜了。到了两军对垒之时,战场上的士兵,总不能不服从将领的指挥吧。所以,作战时,洋教习们教授给士兵的作战方法,在淮军将领的指挥之下,马上就被弃之不用了。淮军将领,硬生生将淮军变为了一支古代军队。这一点,可以从下一个原因中得到印证。

其次、指挥方式落后,作战杂乱无章,这是导致失败的直接原因。

根据日军军官写给上级信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淮军的指挥、作战情况。

因为淮军军官的指挥问题,导致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中国古代作战多有帅字大旗,还有各个将领的旗帜,以及各营、队的旗帜。将领、士兵,包括火炮,通常都聚集在旗帜左右,全都是重点目标。

冷兵器时代,竖大旗没问题,毕竟对方的士兵无法一下子冲到近前。而在远程火器时代,这不就是给对方指明了进攻的方向和地点。所以,日军很快就摸清了淮军的模式,集中大炮,以及其他火力,猛攻这些树有旗帜的地方。淮军将士,拼死命,也要护住大旗不倒,誓死也要给日军“通风报信”。

这……

同时,淮军将领的指挥方式也是挥舞大旗。旗帜一挥,日军一看,对方要开枪了,赶快躲一波。再一毁,要开炮,再躲。而且,淮军的射击,也是看到射击命令之后,随意发射,没有齐射,轮换。枪尽管开,炮尽管打,总之,什么时间弹药打没了,什么时间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打法呢,把日军的确吓得不轻,子弹呼啸着从头顶飞过,好恐怖。只是,很少有打中的。为什么?因为淮军士兵枪法不准,根本就没练精,更不知道利用地形、地物,或者是卧射,增加稳定性。随意,随意,大家随意呀,热闹点就好,一定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而大炮的炮弹呢?更是很少能打到日军,这让日军军官惊讶不已。亦或是有几颗瞎猫碰到死耗子,打过去了,却不爆炸。日军更惊诧了,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为负责指挥及操作大炮的淮军将士,根本就不知道弹道为何物。一个个不要说计算了,字都不认识几个。有些士兵,可能连炮弹引线怎么设置也没学会,炮弹一填,咚一下发射出去了,可就是不爆炸。淮军的士兵只能对天祈祷,砸死一个两个日军吧。

估计洋教习教的时候,脑壳都疼,算了,你们打着玩,高兴就好。于是乎,这帮炮兵,在日军眼中就是一帮放烟花的。咚咚当当一阵热闹过后,炮弹没了,那就歇了吧。

淮军有钱,而且大方,有弹药就发射,没了再说。这么一帮淮军,运气好的时候,的确给日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甚至可以重创日军。但是,多数时候,结果不说也能猜到了。

而且,按照日军军官信中的说法,淮军很少进攻,多数是防御。这也就更不要说什么奇袭、掩护、侧击、包抄之类,在古代战争中,就已经很常见的战术应用了。即使有冲锋,也是如同打太平军和捻军时一样,一窝蜂的如同孤注一掷般,冲呀,杀呀,抢呀……只是面对日军,冲出去的淮军没过多久,还会一窝蜂的退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军防御的时候,阵线上会有很多薄弱的地方,却根本不会留下预备队,伺机支援。说白了,淮军的战法就是,守住了,胜利,守不住,被动挨打,最后败退。

再有,淮军将很多先进武器,留给了日军。

有句名言,叫做“没有抢,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淮军跟日军之间,却恰恰颠倒了。

淮军将领指挥能力弱,撤退的时候,也是一窝蜂,跑吧,日本打过来了。于是乎,那些让日军经常流着哈喇子渴求的先进大炮,连珠枪、全都缴获到手。日军对这些大炮、快枪,还非常的爱惜,之后,掉转炮口、枪口,成了屠杀淮军的利器。

正所谓此消彼长,日军越打越有经验,越战越勇,缴获越来越多。而淮军,则是越打士气越低落。

还有,淮军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多数时候士气不足。

淮军脱胎于湘军,湘军前期军纪严明,后来也是非常败坏。淮军同样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随着时间推移,淮军军纪开始涣散,作战时经常抢掠地方,逐渐发展到了“见贼即溃,遇物即掳,毫无顾忌”的地步。而且,淮军也不像最初的湘军,多数是亲戚乡邻,缺乏忠义血性。淮军将领激励士兵,只有功名利禄,却没有更多的家国情怀教育。这就导致了士兵以利为目的,无利则溃的结果。

因此,在日军军官的眼中,淮军非常畏惧白刃战。只要日军挡住了淮军前期的乱射,迫近淮军阵地之后,多数淮军就会扔下已经上了膛的枪支逃跑。

日军军官的描述不免夸张,但是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比如甲午战争中的平壤之战,占尽优势的叶志超,就临阵脱逃,导致平壤失守。将领都是个熊包,士兵又能怎么样呢。

再加上清廷对列强的反抗意识不够坚定、强烈,进取意识不足,更让士兵无法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仅仅是功名利禄,号召力不强,导致士兵的士气进一步下降。

最后,淮军数量总体上,的确要少于日本陆军。

淮军在装备上强于日军,而装备是靠金钱就能得到的。所以,清廷缺钱么?真难说。但是,在训练、制度、战术上,淮军都弱于日本陆军。而数量上,主力淮军更是远远少于日本陆军。

日本陆军当时的机动作战兵力有7个野战使团,约12万人以上。每次作战,一般都是两个以上的野战使团配合。清军总数量很多,但是淮军数量有限,裁撤之后大概在5万余人。所以,为了补充兵力,李鸿章不得不补充很多未经系统训练的士兵进入淮军,导致作战能力进一步下降。

不过,这一缺点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战略、战术的使用,来弥补的。比如做好侦查工作,进行伏击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局部的弱势敌人。随着敌人数量的减少,兵力不足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还有诸如淮军体系不完善之类的,都不是大的问题。淮军以500人的营为主干,高级将领可以直接指挥到营。比如,守卫平壤的叶志超就直接指挥了20个营的兵力。这跟现代化的军师旅团营的体系,指挥效能上大大降低,但并不是致命的。

总结

淮军之所以在面对日军时,不堪一击,主要就是因为缺乏经过系统训练的军官群体。军官缺乏战术素养,指挥不利,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武器,也是无济于事,战争自然就难以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