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质安全”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探究现代企业本质安全化管理,主要体现以下四大管理特征。

一、人本管理

安全维系着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本质安全管理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即把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尽可能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其次,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将企业的发展同人的价值结合起来。以每个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其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风险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强调风险预控,即通过运用系统的原理,对企业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安全风险管理,变纵向的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的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可以说,以预控为主的风险管理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由之路。

三、系统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认为企业整体本质安全度的提升是人(人员)、物(设施设备)、环(环境)、管(管理)、文(文化)等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当某一要素的本质安全度偏低,将会显著影响企业的整体本质安全度,只有各要素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能使企业在有限的投入下,取得整体本质安全度的最大提升。首先,对本质安全系统各要素实施“全要素管理”,即将企业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对象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其次,对企业生产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即将企业各类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再次,对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对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采购、安装、使用、储存、维修、报废等生命过程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四、持续管理

企业本质安全度的提升和安全基础的夯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期望短时、高速的提升是不科学和难以现实的。同时,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一个持续创新和改善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和措施,才可能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度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