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从“女娲造人”的故事,到“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可以说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高贵的女神。女娲的神话形象是后人所创造出来的,不过在现实中确实有过“女娲”这个人物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几部典籍《史记》、《淮南子》、《汉书》、《山海经》、《楚辞》《说文解字》等古籍中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淮南子·览冥篇》写道:“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而在《史记》中,女娲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300多年左右,是燧人氏所收的义女,并和自己的义兄伏羲结为了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史料的记载中,人们还发掘出了迄今5000年到6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遗址,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这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这个文化的形成是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的社会结构便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团体,经济的形态是以农业为主。

在这座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形纹陶,在1984,考古学家们便出土了一具和真人大小现近的“红山女神像”,一度被认为是女娲的原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证明“红山女神”是女娲的地方有两处,首先就是在出土“红山女神”的女神庙附近发现了一座15米高左右,直径50米左右的小山,山上还有30多座积石冢,在周边出土了很多冶铜坩埚片,而这些东西便都是用来祭祀的。

在古代人们比较信星象,一看到流星雨就以为天要塌了,灾难将要降临在人间,于是人们便采用祭祀的方式来祭祀上苍,这也便和人们口口相传的“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不约而同了,证实了在50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开始对女娲产生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在这座女神像的原空腔内竟然还发现了人骨,这种恐怖的现象却让人联想到了“女娲造人”的传说,意思几乎是不谋而合的。那么由此看来“红山女神”很有可能就是以“女娲”为原型所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并不能保证“红山女神”是照着女娲本人的容貌所造的,但是却能够让人了解到远在5500年前,母系社会时期的女性面部特征,后来专家还用科学的手段对“红山女神”进行乐图像修复和五官图像测量与标线,复原了其真实容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具女神陶塑,具有十分明显的蒙古人的特征,而且和华北人的脸型也十分的相近,是“盾牌型”的脸,飞扬眉、杏核眼、吊角目,蒜头鼻、薄唇抿嘴。看上去端庄典雅中不失让人感到舒适的美感。很多网友看后都表示:像极了林青霞,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