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的书法成就,其实就是他精深的文学修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其独特的审美意识的自然流露。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阕《念奴娇》,一曲《水调歌头》正是对他书法内涵的最为精到的阐发。割裂苏轼书法与文学的渊源血脉,就很难探得这位伟大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的真谛。

苏轼瀚墨一生,宗法晋唐,仍以右军《兰亭》入手,深得王书潇洒婉澜之姿。中年改学颜真卿,书法面目沉稳深厚,晚年又师李北海,而后自成一家。苏轼的书法特点如同他的词风一样,旷达率意,豪放不羁,恣肆中见质朴,飘逸中存含蓄,动静相映,工拙天成,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意象于形骸之外。

苏轼是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更是将“尚意”、“抒情”,加上人文个性,完美结合于书画艺术中的天下第一奇才。他是中国文人书画运动的发端和中坚人物,开创了一代写意与传神、常形和常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理论的一代大家。黄庭坚曾评其书法“余曾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也就是说东坡书法全由他的天才而成。

苏轼长于行书,有“绵裹铁”之称。苏轼《寒食帖》气息自然,笔墨酣畅,笔锋明快多变,结字宽舒厚实,兼容右军之放浪飘逸及鲁公之豪迈雄强之势,自出新意,自成一家。

苏轼也写草书,他的《欧阳永叔?醉翁亭记》就写的气势磅礴,笔法灵动,左右奔放,上下牵动,粗细疏密,对比鲜明,笔力劲健,有气吞山河之势,是苏轼草书的代表作。

苏轼的书法,无论是尺牍手札,还是整篇长作,全凭其对晋唐古帖的理解上靠自己的天才抒发,随意而就,但仔细欣赏其书法于疏密正欹,浓淡枯荣之间,仍时存王、颜、欧、李之鸿泥,这种建立在古人肩上而形成的艺术风范,常使后人跻而观及,无所适从,无法寻觅,更是无法追寻学习摹写。  

小编精选苏轼手札作品与师友们共赏,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苏轼书风的发展演变,从早年的用笔精到至晚年的渐近自然,每一件信札尺牍,都各具姿态,神采飞扬,在有法、无法之间。

寶月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于治平二年(1065)

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至孝廷郭君尺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于熙宁四年(1071)

轼启。辱教。具审孝履支持,承来日遂行,适请数客,未得走别。来晨如不甚早发,当诣见次。梅君书写未及,非久差人去也。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且为致恳。酒两壶,以饮从者而已。不宣,轼再拜。至孝廷平郭君。三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遊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于元丰元年(1078)

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五月廿二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鬪。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啜茶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于元丰三年(1080)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