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管理,有大多的内容可以谈,这里我还是想从管理的认知谈起,希望对大家在管理方面有所借鉴。这里我借用了一个词“开窗”,目的是打破“局限思考”,从多视角、多维度思考问题。

管理认知的开窗之旅,将形成一个系列,将用5个篇幅系统阐述管理的基础认知、管理体系构建等内容。本篇是开窗之旅的第一篇,和大家聊聊管理最基础层面的问题。

说到管理的认知,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组织和协调活动。也有人把它总结为: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等小环节。这个概念非常准确,在这个概念的影响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呢?提升计划能力、协调能力、执行力,控制力等等,非常好,也很重要。但本文既然是开窗之旅,想和大家一起跳出传统的认知范畴来探索。

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问题来引发思考:日常工作中为什么要去管某事?显而易见,是因为出了问题,或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管理是在管控问题,那管理的起点就可以理解为问题的发现。很好理解,我们日常工作中会发现,明明有很完善的管控流程,可问题为什么还会出现,就是因为发现机制缺失,造成管控流程失效。又或者说问题发现机制没有与管控流程无缝关联,因而没有将问题逼入管控流程,从而问题没有得到管控。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对管理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强化,在透彻理解管理的概念的基础上,更要有机制的保障,确保计划有效,组织协调到位。说更具体点,管控流程需要机制的保障。

管理就只是为什么管控问题吗?说到这,必须说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国式管理的宗师:曾仕强老师。他对管理的理解大道至简,就是用两个问题来阐述:1.为什么要管我?意思是我干得好好的,凭什么要管我,问题后面的思考就是,管的是问题,持续去发现问题,然后管控问题,以这个为出发点,建立组织、完善制度、植入机制。2.为什么不理我?意思就是我做好了,为什么得不到表杨?言外之意就是好的就必须及时表杨。以这个为出发点,建立发现优秀的机制和方法、制定表等激励办法等。

问题总是占少数,而正确的事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对无处不在的正确的事进行过表杨呢?如果按曾宗师的理解,我们的干部是不是只在做“管”,而在“理”上缺失呢?

宗师就是宗师,一管一理诠释的就是“管理”的真谛,感悟真谛后,管理的标准概念反而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因为标准概念更多是从技术层在诠释,而真谛讲的是“道”,得“道”再“术”才是理解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