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你读过的书也不少吧,从学校老师留下的作业到你自己充电提升也做过无数的读书笔记。但为什么除了特意在课堂上背诵过的内容还有些记忆,其他的都像是患了失忆症一样,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还是记不住,每本书拿起又放下,却做不到有效地信息输入。特别是做为从事写作的人来说,读书记不住,那就是写作的死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确读书目的是阅读的开始

明确读书目的是阅读的开始

就我而言,十余年的机关体制内生活把我原有的知识储备基本已经消耗殆尽,从传统媒体转型到新媒体,需要适应和补充,重新调整知识结构,完善自已的知识框架。那么专业写作类书籍是首选的一类书,然后做为拓展知识面的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等都应该以自己一个阶段的兴趣点为主。

阅读不在于数量和速度,而在于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吸收了多少自己需要的养分。

列书单。即使你去年的书单没有按时完成,也不必过分苛责自己,必竟咱都是凡人,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所以,今年的书单还得列。

按照图书分类列好清单,一口气一本读罢再开始下一本比同时阅读几本书效果要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散的阅读永远也记不住

松散的阅读永远也记不住

随手拿起一本书窝在沙发里葛优躺,从头到尾一目十行,一般人二、三个小时就能解决掉一本书,但是,内容能回忆起十分之一就算战绩卓著,如果放到第二天,恐怕什么都记不起来。

让自己紧张起来,关掉手机、电脑,坐在办公桌前,像小学生读课文一样边读边划重点。给自己的读书加点作业,养成每本书都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能让你事半功倍。

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至少应该由四大部分构成,基本信息、摘录、背景与感想。

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全书字数、出版社等资料以及你的阅读日期。

摘录取之于原著,是一本书中精华、经典之处,除了通读过后要在书上划出标记之外,最好摘录至笔记中,以便于日后查阅。

背景由作者成书的背景、作者本人的经历、社会的反响及评论为组成,可以介绍一下整本书,或者作者写这本书的特色。从目录、序言或简介中可以获得这部分信息。

感想,就是我们从小写到大的读后感,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不必面面个俱到,但要突出重点,展开联想,由感而发,结合自己读后的体悟、审美,细细品味。

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当做是读书笔记的一种,相比手绘制图,电脑软件可能更实用一些。虽然思维导图式读书笔记的构架比较适用于按书内容结构或目录的顺序,摘录与感想都受布局的限制,读后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图,不断修改,会消耗大量时间,但从记忆效果来说,确实比传统读书笔记更有效。从大脑记忆方式来讲,思维导图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记录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工出细活,速读等于浪费生命

慢工出细活,速读等于浪费生命

在完成了以上四部分的内容之后,要查缺补漏重读一遍,正常来讲,一本需要精读的书,反复读至少五遍以上才能做到吸收80%,更何况日后遗忘的速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速。对照读书笔记的要点,对自己的记忆是一次又一次的加固过程。

慢读,精读,如果参加了拆书小组,就尽可能地跟上节奏,你要给你的大脑留点思考的时间,吃完早饭不等消化吸收就急着吃午饭,容易积食呀。

读书写作贵在坚持,每天勤勤恳恳做个日更的小蜜蜂,读书、写字、思考人生,把日子过成诗。

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你去年没完成的读书计划,现在可以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