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悟空问答中有这么一个问题:“董卿一句话刺痛中国父母: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你赞同这句话吗?”可以说十分的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部分人看到这句话下意识的就会选择赞不赞同,而不是去回想一下自己的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自己在小的时候自己的父母有没有逼过自己?又或者很多人已经忘却了到底有没有逼过,或者会想:老爸老妈那样做算是逼我吗?话又说回来每一个娃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怎么才算逼孩子?那又该如何逼孩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位看官是这样说的:“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不管这句话是谁说的,是董卿说的也好,是其他大文豪或者教育专家说的也罢,只要不是把孩子逼到去轻生的程度,那么我都赞同这句话。

显然他是赞同这样的说法的,的确很多成功的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但是大部分是在他步入社会之后,尝尽了生活的辛酸,社会的残酷之后慢慢的强大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的人是这么说的:我不赞同,既然明知道迟早会吃苦,为啥不让年轻时候少吃点,至少吃苦的时候还有甜蜜回忆。就算小时候再怎么吃苦,长大了就可以不吃苦吗?不会呀。那小时候没吃苦的是不是到了该吃苦的时候就不会吃了,也不是呀。

这位他说的也没有错,有的人在小的时候并没有父母去逼他,现在的生活不说大富大贵,但是整体上还算过得去,并不是很苦,估计这也是大多数的家庭状况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一位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上都是新手,哪怕是二胎或者更多,不管你是听了多少关于育儿的课程,都是一样的。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别人的的经验那是别人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哪怕你做了千万次的设想,当孩子降临的那一刻我们都是手足无措的,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是这样的吧?更不要说怎么去教育他了。

当我看到“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这句话的时候,我首先想的是我有没有逼孩子,我的父母有没有逼过我?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的父母唯一逼过我的事情只有一件,逼我结婚,整整催了我五年,逼了我五年,其他的事情没有了,而我现在还行,过得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我也是那个“大部分家庭”中的一员,在这个社会上有被逼成才的,也有承受不住压力的,也有那个被逼出反效果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13岁上大学的“神童”魏永康,可以说他就是被自己的母亲逼上“神坛”地,不得不说他在学习上确实是一个神童,但是他却在生活自理上被“逼”下了神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社会的洪流推着前进的,无论赞不赞同董卿所说的那句话,可以说“逼”这个事实是一直存在的,没有那一个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将这个压力给去掉,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你逼了他,将来社会生活不去逼他了那是不可能的,“东方神童”就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每一个家庭有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哪一个教育方式是一劳永逸的,孩子的成长历程是不一样的,不管你教育了多少个儿童,培养了多少个成功人士,也不可能肯定你的方式就一定将某个人培养成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非要说: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你赞同这句话吗?我说赞同也不赞同,为什么呢?相信很多的人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愿望没有实现施加到孩子的身上,就像:自己喜欢音乐,想成为一个音乐家,但是生活所迫没有成功,就将这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音乐家,可是自己的孩子喜欢的是物理,对音乐是一点的也不感冒,你去逼迫孩子学音乐,那就有点无理取闹;但是反过来,孩子喜欢弹钢琴,但是在学钢琴上由于年龄小学习不认真,这个时候可以逼着他去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却不平凡,每一人的生活过程大致相同,但是方式却千差万别,不能拿自己的经验来评论别人的方式,就那逼孩子这个事情来说,孩子是自己的,逼不逼那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别人说逼能够把孩子比成才,就盲目的学习。只有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情况,孩子的情况去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