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篇“读懂古诗没那么难”,介绍了跟“欢喜”和“悲伤”有关的典故。这一篇介绍一下跟“水”有关的典故。

在诗词中运用典故,可以让诗词在只有寥寥数字的情况下增加含义的深度,又可以让诗词增加美感。虽然好处很多,同时也会让诗词因为典故而变得晦涩难懂。如果能够熟悉大多数常见的典故,就可以在诗词欣赏的时候快速体会到诗人的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马不辨(不分牛)

不是说要介绍跟“水”有关的典故吗,怎么第一个词语就不带水?

牛马不辨是真真切切与水有关的词。这个词语出自《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注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比喻流水声势浩大。

例句

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淙淙奔溜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李梦阳《雨燕醉歌》:睥睨将将下万瀑,龙蛇翻翻动高壁。出门牛马不复辨,炎雾毒蒸静如拭。
乌斯道《春江》:巴山春雪消,腾薄声如雷。牛马不可辨,鼋鼍敢徘徊。
刘克庄《用强甫蒙仲韵十首》:老病难持绣佛斋,田翁泥欲与之偕。凤凰渺渺翔千仞,牛马区区辨两涯。

知道牛马不辨和水势浩大有关了,再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就会知道,并不是作者在欣赏美景的时候突然有“牛马”误闯画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升水(涸鲋、西江)

这个典故跟成语“涸辙之鲋”有关,来自庄子讲的一个小故事。他说有一天他听见一个车辙轧出来的水窝里有一条鲫鱼叫他,鲫鱼让庄子给他倒一斗水,这样就能救它。庄子说,我去南方找吴越王给你引西江之水来救你。鲫鱼当然不高兴,说本来你用一斗水就能救我却不肯,等引水来我就成鱼干了。

所以斗升水比喻急需的济助。

例句

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王炎《用前韵答黄一翁》:岂有斗升水,能行千斛舟。
文同《贫士行》: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李俊民《刘汉臣堂甫北归》:我虽江湖心,恨无斗升水。

古代的文人都比较清高,穷的时候是真穷,他们的清高又不允许直接张口向人求助。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斗升水”其实就是他们需要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堂水(拔薤、谒任棠)

任堂是个人名,是古代一个很有名气的名士。曾经有一个太守去找拜见他,他不接见,只在门口摆着一罐水和一筐野菜(薤),自己抱着孙子躺在家里。太守不解而回,回去反复思索终于明白,任堂是想让他像水一样清白。

因此,任堂水就被用来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做主。

例句

刘克庄《水调歌头·岁晚太玄草》:衰懒倦宾客,谁访老任棠。
崔善为《荅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明朝蓬户侧,会自谒任棠。
方岳《去郡三思》:我思老任棠,规我一本薤。
弘历《野老》:此翁非任棠,却似悟庞参。

沧浪水(沧浪叟、沧浪吟)

典故出自《盂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有一个小孩子唱歌,沧浪之水清澈啊,可以清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无论这沧浪之水清澈还是浑浊,都会爱着沧浪之水不变。

沧浪水指归隐。

例句

贾岛《重酬姚少府》:沧浪余将还,知音激所习。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李白《金陵望汉江》: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收水(覆水难收)

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因为姜太公太穷离他而去,等到姜太公辅佐君王有功富贵而归时,马氏又回来找他。姜太公取来一壶水倒在地上,让马氏把水收回来。

意思是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例句

刘禹锡《怀伎》: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林朝崧《古别离二首》:竟成地上难收水,羞比泥中不染莲。

柳永《八六子·如花貌》: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
刘基《采桑子》:人间无限伤心事,覆水难收。

枕流(漱流、漱石、枕流漱石)

晋代有个叫孙楚的人,想要隐退山水。于是告诉朋友自己将“枕石漱流”,但是说话的时候口误说成了“漱石枕流”。朋友听完很纳闷,问他“水流可以当枕头枕吗?石头可以用来漱口吗?”孙楚急中生智将错就错解释说:“我枕流水是想要洗干净耳朵,漱石头是想要磨砺牙齿。”

枕流、漱石、漱流,都是比喻隐居生活。

例句

朱熹《诗送碧崖甘叔怀游庐阜兼简白鹿山长吴兄唐卿及诸耆旧三首》:今日总输吴季子,枕流漱石自由身。
孔武仲《汴河》:枕流漱石真所便,履浊凌险终未惬。
王炎《到寿安精舍》:枕流漱石平生事,却为蜗蛮定是非。
陶宗仪《次韵答张林泉五首》:枕流漱石豁烦襟,日月容光实照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梗泛(桃梗、漂梗、悲梗)

典故出自《战国策》中记载,孟尝君想去秦国,苏秦来阻止他,给他讲了一个土偶和桃木人的故事。桃木人对土偶说,你被水冲散了就没地方去了。土偶说,我是西岸的土捏的,冲散了还是在西岸。你如果被水冲走就不知道冲到哪去了。

这个典故比喻漂泊无定所。

骆宾王《浮搓》:似舟漂不定,如梗泛何从。
米友仁《渔家傲》: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
黄景仁《送容甫归里》:经年梗泛判游踪,一笑惊从意外逢。
杨时《过关山》:长随流梗泛,有愧白云閒。

碑沉汉水(万山碑、沉碑会)

杜预喜欢传名后世,常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了两个石碑,记载他的功勋,一个沉在万山之下的水中,一个立在岘山之上,说:“谁知道此地以后会不会高山变深谷,深谷变高山呢?”

这个典故指世事变迁,或喻建立功业。

例句

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杨巨源《襄阳乐》:碑沉楚山石,珠彻汉江秋。
邹浩《谒武侯道中》:万山山上塔擎天,万山山下碑沉渊。
袁宏道《江崩及城》: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

海难为水(难为水)

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比喻所见者大,则小者不足道。

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楼夫《沁园春》:难为水,算平生未有,此番登高。
潘玙《送僧铁山见赵山台》:固知海里难为水,须认衣中自蕴珠。
许青麟《安平望海歌》:曾经沧海难为水,况极蓬瀛东复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砂井(井有丹砂、廖井、丹井)

寥氏的家里人人长寿,人们都很奇怪就去他家看,原来是他家的井水中含有丹砂。

后世就用这个典故表示水质佳美而称其长寿,或称地灵人杰。

例句

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张可久《凤栖梧游雁荡》: 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吹罢玉箫山月冷。
苏轼《和赵景贶栽桧》: 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这些与水相关的典故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每一个词语都有其背后的故事。虽然诗词只有短短几句,但是添加了这些典故,一句短短的诗词内涵和外延就变得更加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