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 《海棠》宋·苏轼

春来水暖,海棠花开。

二十四番花信风第十六候,春分一候——海棠

明《群芳谱》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花如胭脂;垂丝海棠,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名西府海棠;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棠花开,明艳动人,楚楚有致,美中却有憾的便是海棠无香。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中便引释惠洪《冷斋夜话》道:“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其实并非所有海棠花都无香,若是身处西府海棠间,细细嗅闻,仍能感到一股清芬。

海棠无香,是《春秋》中责备贤人之法。海棠的香气被艳丽的颜色所掩盖,就像一个人,如果有两种技艺,稍差一点的技艺就会被十分精湛的掩盖住。

西府海棠又名海红、小果海棠、子母海棠,因晋朝时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花未开如胭脂点点,盛开便美若明霞。西府海棠树枝直立性强,叶片长椭圆形,边缘有尖锐锯齿,果实近球形,为红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西府海棠,有这么一则佳话,说的是周总理与邓颖超女士的故事。

周总理爱花,尤爱海棠,爱它旺盛的生命力与非凡的气势。中南海那开满海棠的西花厅,轻易就让总理停住了脚步,这一停便是26年。

1954年春天,西花厅海棠开时,周总理恰不在国内,无法观花,邓颖超女士便剪下一枝开得正好的海棠花做成标本,连带一片香山红叶托人带与周总理,信上只说:“红叶一片,寄上想念”。总理收到信件后,让人去买了当地一种名贵的芍药花,如那朵海棠一样,这朵芍药被压进书里做成标本。然后,被工作人员带去中国,带到邓颖超女士的身边。

“红叶传情”,传的是海棠象征着的离愁别绪;“芍药含情”,含的是情有独钟、难舍难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再开,邓颖超女士又一次见花思人,写下了那篇《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此时正是海棠花开的时节。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如果能够遇到齐齐绽放的海棠,抬头望那娇嫩的花蕊与温柔的粉红映衬着蓝天,请按下快门吧,因为:“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棠》 冉崇君

年代:丙申

尺寸:96×180cm

环太湖艺术品交易中心在售作品

- END -

海棠院里寻春色,

日炙荐红满院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