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干事;素材来源:央视网、央广网、林孤小姐等;首发:wx公众号李干事(ID:zmndxs520);配图:来自网络;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授权,抄袭必究。

最近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武汉快递小哥汪勇。

后知后觉的我,赶紧去了解了一下他的事迹——

汪勇,湖北顺丰快递员工。从猪年除夕开始,他化身志愿者: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想办法解决了7800名医护人员及一线人员的供餐问题,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和生活便利帮助。

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客户端,对汪勇的义举进行了报道;国家邮政局授予汪勇“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并号召全行业向他学习;湖北顺丰发布内部公告,汪勇被跨级提拔为硚口分公司经理;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对他的优秀表现高度肯定,同意江汉经济开发区工委“火线”发展汪勇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职,加薪,受表彰,成英雄!好人有好报!这一次,真的是一个看起来特别美好、让人特别感动的故事!

然而,当我从多篇文字中了解到更多细节,我沉默了!(以下事实,来自对公开报道的引述或概述)

事实1——

1月24日,大年三十除夕夜,晚上十一点,汪勇无意间看到一条“求助信息”,是金银潭医院的医生发出来的:有没有顺风车能送我们回家?

没有人敢回应,也没有人敢接这个单。

犹豫再三,兼职网约车司机汪勇接下了这个单。跟家人撒了谎、出了门,到了医院去送医护人员回家。当晚,他送了30个人。

他也害怕感染,他也有父母妻儿。但他了解到——有的医生家里住得远的,晚上下班后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回到家,他们睡在科室里,床就是一张靠椅,“我不能让他们累倒在回家的路上”。

汪勇开始组织协调,建立起了一只扩展到30人的志愿者车队,每天接送医生——“不能让医生护士天天这么走回去啊”!

疑问——

当武汉市决定进行交通管制、公交停止的时候,为什么相关职能部门,就没有考虑没有私家车却需要上班的医生?收集一下信息,填报一下表格,安排一下停运的公交,根据收集信息分区域制定好路线,作为医生的专用班车,这个很难吗?需要很高精尖的技术吗?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我不是吹,部队随便出来个参谋干事,都能搞定这点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2——

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伍越来越多,汪勇的志愿者团队也无法满足这些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了。汪勇的选择,是继续扩张车队。他去跟摩拜单车、滴滴公司、其他网约车公司的负责人联系沟通。最终,把事真给办成了。

近千辆共享单车投放在金银潭医院门口,满足短距离回家路途的医护人员需求;再弄来400辆电动车,又解决了一部分需求;然后再联系上一家网约车公司,又解决了一部分需求...

疑问——

在共享车、网约车普及的武汉这座大城市,封城后,会出现大量闲置的共享车、网约车,这个只有汪勇想得到吗?全国4.2万医务人员支援武汉,他们的出行困难该不该有人考虑?为什么只有汪勇在想、在做?难道,本来不该是干部心中装着人民群众、领导心中装着基层部属?

我有点没想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3——

解决了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之后,汪勇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外来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住在酒店里,但是酒店不提供餐食,因此,这部分医护人员,就没饭吃。汪勇于是募集了2万元钱,给这些医护人员买来了方便面、饼干、矿泉水。

泡面吃了一周后,一个护士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好想吃大米饭啊”。这条朋友圈,刺痛了汪勇。

“人家大老远那么辛苦的跑到这里来救人,却连一顿大米饭都吃不上,我心里很愧疚”。

疑问——

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是因公还是因私来的?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平时家里来个客人,都会热情留着吃饭的。怎么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来武汉救人,居然沦落到没人管饭的地步?哪怕按纪律法规要求,公对公交伙食费也行。但总不能让人生地不熟的援鄂医护人员,自己解决吃的问题吧?

出现这种情况,到底该愧疚的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4——

愧疚的汪勇,最后自己掏了480元,买下30份成本价16元的套餐,送到了医院。

“为什么不收钱呢?”“人家是来救你命的,你还问人家要钱,我说不出口”。

疑问——

新闻出来这么久了。汪勇垫的饭钱,相关部门,想起来给别人报销了吗?噢,对了,还有他“多方联系”的通信费,他和他的车队接送医务人员的油费,相关部门,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给人家报销一下?人家已经帮你履职尽责了,总不好意思再让人家亏钱吧?

事实5——

随后,汪勇找到了两家饭店,每天给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一百多份的免费盒饭。再后来,他又联系到一家烤肉店老板,开启了“汪勇志愿者餐厅”。每天产量盒饭700份,不仅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还有其他专职司机、志愿者的吃饭需求,也给解决了。

疑问——

前面的报道说了,他们为了防止感染家人,从提供志愿服务的那一天起,就不回家跟家人住了。汪勇就一直住公司的宿舍。

所以,之前专职司机、志愿者,都怎么吃饭的?天天啃方便面和饼干?没人管过他们?没人想过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6——

疫情防控越来越严,餐厅关停,汪勇找的另一家便利店也关停。而此时,汪勇的盒饭供给量,已经达到每天15000多份。

最终,汪勇辗转关系,联系上了武湖街道的办事处,沟通解除禁令的事宜。上头领导最终批复:“好,明天可以恢复生产,但是手续要办齐。”就这样,便利店“死而复生”,第二天,一万五千份盒饭,又供应上了。

疑问——

上头领导批准了,固然很好。然而,每日提供足足15000份给附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盒饭,这个情况,当地居委会、街道,之前就一点都不知道?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就没有给上头领导报告?上头出台决策之前,就没开个会,听取一下辖区内的一些特殊情况?

恕我仍然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7——

出行问题解决后,吃饭问题解决后,汪勇开始着手解决医护人员的其他生活需求:

换眼镜片、修手机屏幕、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秋衣秋裤、生日蛋糕...

“医生的眼镜容易坏,是因为要带护目镜,必须紧贴面部,绑的力度比较大,正好卡在眼镜腿处。”

医护人员需要修理的手机,大多数都是因消毒时进水导致的。

武汉的眼镜店、手机修理店,都关了。

所以,以上都只能找汪勇等志愿者帮忙。

疑问——

还记得那个在网上讨要卫生巾的女护士吗?眼镜、手机、充电器……这些都是很小的需求,但是,这都是医务人员的正当需求呀!为什么,相关部门、相关领导,就是想不到?就要靠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来想、来做?

自媒体称赞汪勇“他,撑起了武汉最后的体面”,央视报道时将他誉为“中国梦实践者”,然而,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怎么就要靠一个快递小哥的一时好心来撑起最后的体面?看看汪勇做的那些事,中国梦的实现当然需要千万如汪勇这般热心的普通青年、志愿者,但仅靠他们,我们距离中国梦还有多远呢?我们那么多公职人员,那么多党员,那么多领导干部,都想啥了呢?都干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8——

汪勇和他的团队成员,无一例感染。

疑问——

英雄都平安,汪勇还升职了受表彰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很好很好的。

然而,万一他和他的团队成员中,有人感染了呢?

好一点的结果,最终治愈了。而他们大多是工薪阶层,治疗期间,是会继续拿到工资补助?还是会被辞退?他们的父母妻儿,是否会有人照顾?

最坏的结果,是感染后牺牲了。那么,牺牲的志愿者,恐怕够不上因公殉职?更评不上烈士?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这种最坏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合理的制度机制,让好人有好报呢?

希望在其位者,能多思考这样的问题,给出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