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小区里晒个太阳,溜个弯。一位邻居从栅栏旁边走过,说他去排队买口罩了,还隔着栅栏远远地拿出来给我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了俩小时,最后买到的都是这种,薄不laji的(大概是北京话,形容薄)。”

“我看不清,但您这款应该是医用外科口罩,已经是很好的了。”

“真的?那我要好好保管起来。”

两种口罩

“口罩”在中文中基本上算是统称了,但是英文却有两个名字来表示“口罩”,一种是我们常见的,“mask”(面具),而另一种是“respirator”(呼吸罩)为了区分两者,劢乐将mask译为面具,将respirator译为呼吸罩。

“mask”(面具)的这种,大部分都可以算是“外科口罩”,最开始出现应该都是为医生设计的,为了防疫与保护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实当今大部分的“外科口罩”也可以保护佩戴者了。

而叫“respirator”的这种,因为是“呼吸罩”,在最开始的设计就是保护佩戴者的,现在到处缺货的“N95口罩”,就属于这种的“口罩”。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一种,都能够对“飞沫”形成相对安全的防护——而这里所指的“飞沫”,就是指我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在空中形成的,肉眼近乎无法见到的“液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液滴”最远能够漂浮到离自己10米开外处,而细菌和病毒,就是附着在这些“液滴”上,随风飘散。

N95

劢乐就先跟大家说说N95吧,如果大家手头有的话,要怎么带会比较好。

所谓N95,是指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规定的空气过滤“N95”评级的、可阻挡95%直径0.3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的口罩。

N95这一类呼吸口罩,防护是足够的,但同时也有一个公认的问题:带上后真的很闷,而且口罩在设计上为了保证足够的密闭性,将带子也勒得很紧。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或者老人,就会发现他们戴这种口罩会非常不舒服,摘下来还会有红印留在脸上

并且,香港理工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做过关于N95口罩的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对于佩戴者来说,长期佩戴N95口罩会造成心里的极度不适,实际佩戴5分钟以上的就会产生此等影响。

钟南山院士在前段时间特别提到:“(对于普通人与一般非聚集环境来说,)不一定非要佩戴N95型口罩,一般的医用口罩也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预防“新冠”,戴口罩也是有用的。”

为什么呢?这就要看“mask”(面具)型口罩的发展历史了。

“Mask”型口罩

“Mask”(面具)型口罩,英文叫做surgical mask(外科医用口罩),一位叫做保罗·博格尔的法国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最早将口罩提了出来。

虽然那个时候的口罩制作的十分简陋,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的感染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医用口罩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口罩已经与最初的口罩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了,现在大家可以用到的医用口罩一般都有三层。

最内层是白色的,紧贴皮肤,设计的比较好的外科口罩,最内层还能吸收一部分湿气,提升佩戴的舒适性。

中间层是过滤层,比较透气,同时能够过滤带着细菌病毒的飞沫。

最外侧一般是做过防水处理的,水滴无法透,要的用途是防水的,对于外科口罩,这一层起到防止飞沫沾染的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脱口罩

最后,劢乐在特别说一下,怎样脱口罩——脱法不对,全部白费。

■回家之后,不要着急脱口罩,先用肥皂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接触口罩的最外面,因为这一面可能已经粘附病菌飞沫

■轻轻摘下口罩,然后缓缓地拿开,扔到垃圾桶内;

■再次洗手(然后涂护手霜)。

祝各位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