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三哥(野生研究员)

美国的疫情发展似乎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面对突发疫情时,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领导层的表现,都只能说是不及格,抄作业都抄不利索。

本周将是各大经济体发布经济数据的一周,这些数据是否会超预期,将是影响资本市场表现的最大因素。

美国方面,将在本周周四和周五公布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和非农数据。其中周四的数据更为重要。

在上一周,美国创造了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记录,远超前两次经济危机的人数记录。而在过去的这一周,随着疫情的蔓延,美国各地的商店、餐饮和其它企业停工的影响,导致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预估本周数据也将会在百万级别以上。

周五即将公布的非农数据,因为调查截至日期时3月14日那一周,在那之前,美国的一些高频就业数据还未出现异常,尤其是这个数据截至在最严重的几个州的一些重要工厂停工之前,所以参考意义相对较小。

周二,日本将公布2月失业率;法国和欧元区将公布3月CPI;

周三,法、德、英以及欧元区将公布3月制造业PMI。

当前对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就是疫情。疫情何时出现拐点,各国央行打出的子弹才会真正生效,目前,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现在全球都在抄我们的作业,从卫星图像和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飞机停在闲置的跑道上,最繁忙的高速公路在交通高峰时段无人使用,度假胜地现在门可罗雀,港口的航运活动急剧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的控制举措,带来的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停摆。按照14天的隔离期来看,截至4月中之前各项经济数据都不容乐观。当然资本市场会提前计价这些不良预期,就比如在上周美国事业数据出炉以后美股竟然上涨,但是依旧要谨防超预期的疫情和经济数据。

国内企业虽然开始逐步复工,但部分行业的需求并没有恢复,比如旅游、娱乐与餐饮等,由于居民对疫情的恐惧还未完全消除,所以即使国内疫情基本结束,大家仍然不敢随便出门消费,这些企业的需求与历史同期相比,可能依然存在较大的距离;

海外疫情爆发,其他国家正处于我国一季度防疫时期,海外企业与居民的消费受到影响,国内外贸企业虽然已经复工复产,但却面临着没有订单或订单推后、库存增加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仍然是大问题,依然需要外部融资现金流来偿还到期债务、保持企业正常经营。

企业面临的形势其实与一季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缺乏现金流偿债的问题。所以接下来不排除有进一步宽松货币的调控,来帮助这些企业度过难关。

同样,为了防止财政政策对无风险利率的抬升和对居民、企业部门信贷的挤出,财政和货币应该是双管齐下的配合,从这个角度出发,随着财政逐渐加码,货币政策仍需保证流动性充裕,所以也存在进一步宽松货币的需求。

学术派敲黑板:积极的货币政策推动LM曲线外移,导致利率下行;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IS曲线外移,导致利率上行。

简单来讲,债券供应增加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也就是利率上行,关键是谁来买?如果是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会挤出相应的消费和投资,只有 yang Bank直接购买才不会有“挤出效应”,而 yang Bank 直接购买就是积极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