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平时期最怕突发灾难:粮食是决定世界人口的基石!

我们睁眼下台阶通常不会摔倒,让我们摔跤的都是不太引入注意的坑洼之地。

预期之内的风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应对,以便让风险的管理降到最低。预期之外的风险才是导致我们马失前蹄的主要原因。

所以,预期管理很重要,举个例子,美国说新冠病毒可能导致220万人死亡,但是经过政府的控制,如果死亡人数少于10万人,就是个很大的成就,这就是预期管理。

有点跑题,拉回来。

我们的历史很长,但一直到清朝之前,整个华夏民族的人口都一直没有超过一个亿,哪怕是盛唐时期,人口最多也不过5300万。到了清朝末期,突然就成了四万万同胞了。这么长的历史,贞观之治,文景之治的盛世也不少,为什么只有在清朝人口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是要感恩于康乾盛世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是康乾盛世摘了国内农业大发展的果子。明朝时期,农业高产的土地、玉米等农作物从国外传入国内,在清朝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种植。正是因为粮食的翻倍增长,才有了人口翻倍增长的基础。

粮食才是觉得人口的基石,皇帝的驭世之术在人口增长方面的作用可以忽略。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1年,这70来年世界上虽然局部冲突摩擦一直没有间断,但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我们经历了对外和平的70年。

我们一直认为和平是常态,战争是非常态,这是一种错觉。

二、世界的粮食状态并不乐观:国家粮食交易市场被寡头垄断!

根据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在全球二百零六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三十三个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不足16%!只有六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分别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

也就是说,即使在和平年代,目前的粮食产养活现存的77亿人口已经算是负重前行了。要知道,在发达国家上天入地的今天,还有很多非洲居民在吃观音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际粮食市场来看,世界粮食出口高度集中。俄罗斯、欧盟、美国、加拿大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占全球的75%。而大米市场75%的出口来自最大的5个出口国,仅印度就占近1/4。

更让人担忧的是,国际四大粮商美国ADM、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达孚控制了全世界的80%粮食交易量,而我们的本土大粮商中粮集团,也仅仅排在世界第五位。

从国内来看,托18亿亩耕地红线的福,我国已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2018年粮食产量已经突破13000亿斤,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89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每年还要进口超过1亿吨的粮食,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80%。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9500多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度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随着疫情的影响已经有国家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根据越南越通社的消息,越南颁布大米出口禁令的原因是:“在当前气候变化及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政府总理要求工贸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财政部负责确保大米供应稳定”。

主要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等农产品;俄罗斯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

其他国家是否会继续跟进、如何跟进尚待观察。

三、雪上加霜动了粮食根基:粮食主产地今年前景不乐观!

2020年一过,粮食主产地纷纷收到各种灾难的影响。

澳大利亚,持续4个月的大火致使5亿动物丧生,澳大利亚这个重要的粮仓产量大幅下降已成为事实,畜牧业的影响损失难以估计。

美国和加拿大是两个全球粮食重要产地,这两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30%!但是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尚待评估。美国农业部预测2019-2020年度玉米、小麦将分别减产12%和11%。

阿根廷则因为旱灾和农业政策导致大豆减产。

我们本身也是受新冠病毒影响,停工封路,很多农资采购不畅,对农业春耕造成的影响目前还难以量化。

北非、中东地区,受沙漠蝗灾影响,粮食减产至少达到三成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一句话,2020开局不顺,目前各家对于秋粮的供给普遍不乐观:新冠病毒有可能让人死,但没有粮食人一定死。

粮食生产周期长达四个月。一旦粮食出现危机,如果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建设或者直接关闭,这个刚需所产生的世界性恐慌将远远大于一次疫情所产生的冲击。

这方面我们并非没有前车之鉴,2007~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一些国家为了稳定国内粮食价格而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这非但没有抑制价格上涨,反而使世界粮食市场价格飙升。

虽然危机在即,但显然我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3月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目前我国谷物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如果粮食发生危机哪个群体最先受到影响?恐怕是穷人和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