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简单的一问一答,告诉人们一句禅语——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世上并没有神话,平常心就是道。

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作为一个被众人奉若神明的高人,被大家寄予拯救穷人致富的厚望。可是,其实他并不是神,他所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神话,他做的只是那些有平常心的人,以一种我们平常人无法理解的逻辑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丁元英这个角色非常符合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特点:

一,丁元英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守得住寂寞,深居简出,安贫乐道,陶醉在空灵的音乐的世界之中,和心学的本质契合。

二,他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实现角色转换,对所做的事情高屋建瓴,洞若观火,符合心学知易行难,知难而进的特点。

三,丁元英受得起挫折,经得起伤心,他知道杀富济贫的结局,是让被救者顶多在井沿上看看,他也清楚晓丹会在生死关头会有怎样的抉择,但他把所有的伤心化作一口鲜血,而不动声色。真正是此心光明,我复何求!

二者不同的地方是,丁元英的哲学倾向于道学的天人思想!

王阳明说:万缘脱去心无事。

修心养性的功夫,就在这平常之中。

人生本没有大事,过好平常每一天,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心若不安,世间万物跟着烦乱,纷纷攘攘,无穷无尽。心若放平,不执着、不着急,安安稳稳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

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生活的最佳状态。

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相处的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王阳明在诗中写道:“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好世间最平常的事,才能快意人生。

当砍柴不想着担水,担水不思考做饭,做什么就尽力做好,不要再考虑别的事情。这就是尽心尽力,一心没有二用,别将事情搞得太复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在世,高官厚禄鲜花掌声,确实令人向往,多少人为之奋斗,有的甚至附注了一生的心血,殊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生的长河里大浪淘沙,到头来也许只是过眼云烟。

历经坎坷,虽然有些疲惫,同样也是一种收获,那是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真实写照,生活中,苦也好难也罢,只要经历了就是一笔人生财富,懂得爱自己的人,对生活从来就没有过高的奢望,只是对生存的现状欣然接纳,让欲望退避三舍,保持一颗简单的心,过好平淡的日子。

如何才能在尘世中修得一颗平常心?我们从丁元英身上学到了什么呢?欢迎关注@慕陶物语,将持续更新内容,深度解析《天道》高人的认知模式,提升我们的自身格局。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懂得了这些就像是戴上了一副眼镜,能够让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更加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