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 “桥的国度” 之称。

每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中,几乎都会有古桥的身影、古桥的故事。

守 护

燕赵的联拱平驰,屹立在骏马秋风的冀北,气势雄壮。

水乡的薄拱轻盈,凌波于杏花春雨的江南,秀丽如画。

泉州安平长桥,一如压海长堤,雄健为闽南之冠。

大渡河边,群山高耸,泸定桥一线横空,凌云飞渡。

千百年来,无论经历了多少战火纷飞,风雨摧残,可那屹立在中国的古桥,却始终青苍不息。

戴西武《山水》局部

整图尺寸:69×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觉得中国的古建筑里,古桥最为智慧

它有一种虚幻易逝的圆满,就像一位智慧通达的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接引众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千百年来,早已将人世情长看的透透的它,却依旧沐浴在旧时的日月之下,选择慈悲地守护,默默地在此岸和彼岸之间引渡着来来往往的众生。

长 情

沈从文说:“ 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看一座古桥,就是看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方烟火、一场回忆。

古桥,是人世间最情长的地方

申晓国《无花》局部

整图尺寸:137×34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往今来,多少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都是从一座桥开始的。

从许汉文和白素贞的断桥相遇,到梁山伯与祝英台长桥的十八里相送,再到汉朝开国军师张良在桥上遇一老人的拾履之恩得到《太公兵法》,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民间的爱恨江湖都离不开古桥作为载体。

古桥承载了四季沧桑,却留下了中国最朴素的文化情怀,岁月变换,波澜不惊。

眷 念

一桥枕清梦,人间世日长。

古桥,浸透着人们的眷念、弥漫着老时光的滋味

从古到今,从《诗经》“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到清代黄仲则的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历代诗人词客,总会以桥入画,或以画记桥,触绪牵情。

申晓国《自古山如画》局部

整图尺寸:34×10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少年游》中,柳永的桥,是泪湿栏杆的折柳送别。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阑干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冶春绝句》中,王士祯的桥,是美好春日的浪漫邂逅。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自题像》中,黄巢的桥,是繁华落尽后的沉静豁达。

中国的文化里,有写不完小桥流水,画不尽桥头一望,半烟半雨,半梦半醒。桥上望一路的山水风景,桥边吟一路的人生画卷。

江 南

江南水乡里的一座座古桥,就像一道彩虹、一条玉带、一轮满月。

之前在某个广播节目听到杜拉斯《情人》开头的那句话:“我认识你,并且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与那时相比,我更爱你如今备受摧残的容颜……”

从不同的年代延续至今的古桥,就像是内蕴丰富的时光宝盒。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栏杆和石板,像极了一个人的生命流逝,只不过古桥亘古绵延、生生不息。

曹英义《碧溪绿水》局部

整图尺寸:46×6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古镇多,古桥便很多。

你去到江南旅行,最最常见的便是人们长久地驻留在古桥上,拍照留念,呼吸着它的气息,打量着它的前世。

清溪隐隐,飞桥迷离。

恍若尘世之间,又在尘世之外,村落深幽,桨橹吱呀,隔岸人家,有如在画。看渔舟轻泛,撑一支长篙,点一痕涟漪,江南枕水人间,便如世外桃源。如黄庭坚所言:“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踏春季,雨、花、新绿、乡野、拱桥、旧屋,当这些元素并置眼前时,你愿意再陪我去看看那古桥仙境吗?

The End

-参考资料-

《陈从周说桥》

《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西武

《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