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创奇,无论从演艺还是歌唱,或是生平为人,他都几乎接近于完美地存在。他的每一首歌都很深情,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很传情,这些一个个经典才造就“哥哥”永远的不败形象。

每年愚人节,很多地方很多歌迷都会举办这样那样的活动,以此来纪念张国荣。很多人便会疑问“这种方式到底好吗?它合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我不敢作评价!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张国荣的一些粉丝中存在着一定的水分,或者假粉。我们不否认一个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忠诚,甚至狂热,可是这种铁一般的感情需要一定的理智和包容。

从张国荣的生前、死后至今,他的一些粉丝恰恰缺少这样的态度。我也跟一些张国荣的粉丝聊过,大多是70和80后的中年人。一提到张国荣的作品时,当我想要说一点瑕疵时,没等我说完,他们总会立刻用各种言语将我堵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人与张国荣素未蒙面!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当年造成张国荣英年早逝的结局,粉丝难道没有责任吗?我们没有说,全部都是粉丝的责任。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来说,张国荣自身的粉丝团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当时直接的导火线是“谭张对垒” ,双方的粉丝可能是单纯地出于所谓的“好心”,相互为自己的偶像辩论争吵,甚至大大出手,为此让张国荣和谭咏麟特别伤脑筋,作为公众人物,一方面要搞好歌唱事业,一方面又不能坐视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1985年,张国荣一曲《Monica》唱完后,台下奇迹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刚刚29岁的张国荣已笑不出来了!

仅仅两年的时间,张国荣从大众的视野中横空出世,歌曲也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拿下年度销量第一的专辑。

客观地说,尽管他的歌曲质量很高,但大部分是改编作品(如山口百惠原唱的《风继续吹》),自己原创作曲的作品不多。年轻的张国荣还没来得及细品成功滋味,头疼麻烦接二连三找上门,因为自己的红,惹来了谭咏麟歌迷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香港歌坛进入有史以来最狂热的歌迷之争——“谭张对垒”。

此事的代价很大,很大!

在谭咏麟宣布不再接受任何奖项之前,张国荣一直处于下风。1987年的颁奖会上,谭咏麟唱着《无言感激》宣布从此不再接受任何奖项,当场有歌迷跳起来大骂:“都怪该死的张国荣!”。

在这场歌迷对垒大战中,张国荣始终深受伤害。那个年代,每当张国荣出场时,观众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恶语相向,有时还有一些粗鄙之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不甚明白,歌迷为何会对张国荣有如此的成见,也许他的台风太新颖,在那个年代观众普遍都不大接受一个大男孩在台上搔首弄姿;也许张国荣说话太率直了,谁会爱听张国荣坦白地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但我会继续努力地唱,直至你们喜欢我为止!”

说的有点乱!其实,仔细回想,爱一个人只需要好好地默默地爱他就好。就像当年谭张之争,如果张国荣的粉丝能够选择沉默是金,不要理会谭咏麟的粉丝的恶意挑衅,或许张国荣的精神压力会小很多,或许他能够一直陪伴歌迷到今天。只是,过往没有再假设的可能。